檄书催渡蔡河水,广西少年同日死
出处:《过通许》
明 · 汪广洋
广西少年轻学文,学武游远从北军。
檄书催渡蔡河水,广西少年同日死。
黄沙滂滂河水浑,髑髅锁血埋腥魂。
惟有当时战残铁,夜夜寒芒烛华月。
檄书催渡蔡河水,广西少年同日死。
黄沙滂滂河水浑,髑髅锁血埋腥魂。
惟有当时战残铁,夜夜寒芒烛华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广西少年投身军旅,英勇牺牲的历史场景。诗中充满了悲壮与哀愁的情感,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首句“广西少年轻学文,学武游远从北军”,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描述了一群年轻的广西少年,他们不仅学习文化知识,更渴望通过武艺,远赴北方战场,为国家效力。这种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接着,“檄书催渡蔡河水,广西少年同日死”一句,将故事推向高潮。一封紧急的檄书,召唤着这些少年奔赴战场,蔡河之畔,他们英勇地战斗,最终在同一天英勇牺牲。这一幕既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性,也凸显了少年们的无畏精神。
“黄沙滂滂河水浑,髑髅锁血埋腥魂”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战场的惨烈与悲凉。黄沙漫天,河水浑浊,战场上倒下的士兵化为骷髅,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灵魂在腥风血雨中沉寂。这样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最后,“惟有当时战残铁,夜夜寒芒烛华月”一句,以物喻人,将战场上的兵器比作战士的灵魂,即使在夜晚,它们依然闪烁着寒光,照亮了月色。这不仅是对战士们英勇精神的赞美,也是对他们牺牲的永恒纪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