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入玄夜,白骨捐山郊
出处:《折杨柳行一首》
明 · 黄省曾
青杨带芳堤,岁岁成枯凋。
黄枝被严霜,忽复攀春条。
草木有再荣,素发无还毛。
相送入玄夜,白骨捐山郊。
平生华堂烛,不复然明膏。
委形非吾有,百年乃徒劳。
安得驾游鸾,碧汉追王乔。
轸念良巳久,口燥朱唇焦。
发迈求神仙,装办何萧萧。
芙蓉蔽行渚,秋雁鸣巳飘。
时哉不停轨,黄鹤讵可招。
黄枝被严霜,忽复攀春条。
草木有再荣,素发无还毛。
相送入玄夜,白骨捐山郊。
平生华堂烛,不复然明膏。
委形非吾有,百年乃徒劳。
安得驾游鸾,碧汉追王乔。
轸念良巳久,口燥朱唇焦。
发迈求神仙,装办何萧萧。
芙蓉蔽行渚,秋雁鸣巳飘。
时哉不停轨,黄鹤讵可招。
鉴赏
这首《折杨柳行一首》由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通过描绘自然界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表达了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永恒的追求。
首句“青杨带芳堤,岁岁成枯凋”,以青杨树的四季更替,象征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接着,“黄枝被严霜,忽复攀春条”则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即使在严冬之后,也能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草木有再荣,素发无还毛”两句,将自然界的再生与人的生命衰老进行对比,暗示了人生短暂,岁月无情。随后,“相送入玄夜,白骨捐山郊”更是以凄凉的画面,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与怀念。
“平生华堂烛,不复然明膏”一句,借华堂之烛不再燃烧,比喻往日的辉煌与繁华终将消逝,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委形非吾有,百年乃徒劳”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与存在的虚幻感。
“安得驾游鸾,碧汉追王乔”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寻永恒的渴望与向往。“轸念良巳久,口燥朱唇焦”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渴求。“发迈求神仙,装办何萧萧”则是对追求理想过程中孤独与艰难的描绘。
最后,“芙蓉蔽行渚,秋雁鸣巳飘”以秋雁南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迁徙。“时哉不停轨,黄鹤讵可招”则表达了对时间不可逆转、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