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筑就近悬车,追忆前游愿遂初
出处:《李相读书堂》
清 · 顾仁垣
历山草堂最深处,长史题诗久仙去。
南峰衲子营精庐,杖履经过重游寓。
公垂遗迹留山隈,数卷长依佛火开。
栖迟颇自爱岩壑,憔悴岂即期公台。
浮沈幕下名逾重,政府倾危相遘弄。
频遭迁徙忘恩仇,岭海江州均一梦。
沙堤筑就近悬车,追忆前游愿遂初。
何日重寻石泉寺,妙香灯影读残书。
南峰衲子营精庐,杖履经过重游寓。
公垂遗迹留山隈,数卷长依佛火开。
栖迟颇自爱岩壑,憔悴岂即期公台。
浮沈幕下名逾重,政府倾危相遘弄。
频遭迁徙忘恩仇,岭海江州均一梦。
沙堤筑就近悬车,追忆前游愿遂初。
何日重寻石泉寺,妙香灯影读残书。
鉴赏
此诗《李相读书堂》由清代诗人顾仁垣所作,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对读书生活的向往。诗中以“历山草堂”为背景,通过“长史题诗久仙去”的叙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南峰僧侣在山中营建精庐,与过往的文人雅士共同留下足迹,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公垂遗迹留山隈,数卷长依佛火开”,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历史人物的痕迹,也暗示了书籍与佛法之间的联系,强调了知识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随后,“栖迟颇自爱岩壑,憔悴岂即期公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浮沈幕下名逾重,政府倾危相遘弄”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复杂感受,既有名望的追求,也有对政治动荡的无奈。最后,“频遭迁徙忘恩仇,岭海江州均一梦”表达了诗人历经变迁后,对过往恩怨的释怀,以及对生活如梦一般的感慨。
“沙堤筑就近悬车,追忆前游愿遂初”描绘了诗人希望回到过去,重温旧游的愿望。“何日重寻石泉寺,妙香灯影读残书”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再次沉浸在书海中的期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读书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化、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