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雨花,缤纷皓如银
出处:《雪观 其二》
宋 · 韩淲
暮鼓朝钟外,鼻端消息真。
灵山高溪南,而有彼上人。
祝发岂灭性,趺坐宜忘身。
咄哉露地牛,染净俱一尘。
当年少林立,话头犹许新。
北风吹雨花,缤纷皓如银。
我来试标榜,此境何了因。
无相亦无證,颦伸气方匀。
灵山高溪南,而有彼上人。
祝发岂灭性,趺坐宜忘身。
咄哉露地牛,染净俱一尘。
当年少林立,话头犹许新。
北风吹雨花,缤纷皓如银。
我来试标榜,此境何了因。
无相亦无證,颦伸气方匀。
鉴赏
这首诗《雪观(其二)》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禅宗修行的场景,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暮鼓朝钟外”,以“暮鼓朝钟”象征日常生活的规律与修行的节奏,暗示修行者在世俗生活之外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醒。接着,“鼻端消息真”一句,将修行者的感知提升至一种超然的状态,强调直觉与内在体验的重要性。
“灵山高溪南,而有彼上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修行环境,灵山与溪水构成了一种自然与精神的和谐,上人则代表了修行的导师或高僧,隐喻着智慧与指引的存在。
“祝发岂灭性,趺坐宜忘身”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本质,不在于形式上的剃度或坐姿,而在于内心对自我与世界的超越与放下。
“咄哉露地牛,染净俱一尘”运用比喻,指出修行者应如同露地之牛,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能保持纯净与清明,不被染污也不被净化所束缚,体现了佛教中“无常”与“中道”的思想。
“当年少林立,话头犹许新”回溯历史,提及少林寺作为佛教禅宗的重要传承地,强调了修行者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持续性与创新性。
“北风吹雨花,缤纷皓如银”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雪花纷飞,洁白如银,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修行者心灵的纯净与升华。
“我来试标榜,此境何了因”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修行境界的赞叹与探索,同时也提出了对“了因”的疑问,即如何达到真正的觉悟与解脱。
最后,“无相亦无證,颦伸气方匀”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标,即超越一切表象与证悟,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平衡,无论是皱眉还是舒展,呼吸都变得均匀,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智慧,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内心的平静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