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
出处:《度石门山》
唐 · 杜审言
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
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
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
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
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
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
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
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
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
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
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
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
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
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
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
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
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
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
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石门:形容极高峻的山门。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七八尺。
迸水:飞溅的水花。
遥空:遥远的天空。
悬崖:陡峭的山崖。
绝涧:极深的峡谷。
仰攀:抬头攀爬。
骑:马。
奔蛇径:蜿蜒曲折的小路。
伏兽丛:隐藏野兽的丛林。
星躔:星辰运行的轨迹。
象牙:比喻大地的轮廓。
开塞:道路的开阔与闭塞。
触望:远望。
骤雨:急促的雨。
残虹:残存的彩虹。
朱明律:夏季的节气。
白露风:带有白露的秋风。
坚贞:坚定而忠诚。
险涩:艰险崎岖。
造化功:大自然的杰作或力量。
翻译
巨大的石门陡峭如千仞,飞瀑直落远方天空。道路紧贴悬崖半腰,桥梁倾斜横跨深涧之中。
仰头攀登使人频频停歇,直线下滑仅马可通行。
泥泞小路蜿蜒如蛇行,云雾缭绕隐藏着野兽群落。
星辰映照在北方牛斗星座,大地脉络向东延伸如象牙。
道路的开放与封闭随着地形变化,高处与低谷的景色相同。
江水声连同急雨,阳光环抱残余彩虹。
夏日的炎热还未消退,已感受到秋风带来的白露。
坚硬的石头和深深的山谷毫不畏惧,艰险崎岖难以穷尽。
这独特的登山体验,只归功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水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石门山的险峻与自然之美。
"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 这两句开篇便以宏大的画面展现出石门山的高峻与水流的奔腾,给人一种力量感和广阔感。
"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 道路蜿蜒曲折,几乎要挂在悬崖之上,而桥则横跨在深不见底的涧谷中,这些景象都极富想象力,也凸显了山区通道的艰险。
接下来的几句“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 描写的是行者在这险峻山路上的辛勤攀登,以及自然景观中的动植物生长,通过对比和隐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 这几句则是描绘山中星辰分布,以及自然地理特征,并表达了对山势变化和高度不同景观共同感受的赞美。
"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 这几句通过水流、雨声、日光与彩虹等自然元素,传递出诗人对大自然不变法则和生机的赞叹。
最后,“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 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宏伟景象时,对自然坚定不移的情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特领悟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石门山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观点,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