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
出处:《孝友堂慈竹歌为张稚通赋》
明 · 徐熥
主人家在苕溪曲,不种奇花种脩竹。
客来看竹问何名,主人竹下吞声哭。
自言此竹生质奇,不产终南非嶰谷。
物性能同慈母心,龙孙爱护知寒燠。
谁移此竹种庭阶,老母当年手自栽。
已看翠色凌萱草,自有清阴覆绿苔。
老母辞堂今几载,此竹青青犹未改。
黄土年来上板舆,红尘久已生莱綵。
可怜母逝竹空存,见竹还思慈母恩。
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
从今品竹修新谱,不独湘江有泪痕。
客来看竹问何名,主人竹下吞声哭。
自言此竹生质奇,不产终南非嶰谷。
物性能同慈母心,龙孙爱护知寒燠。
谁移此竹种庭阶,老母当年手自栽。
已看翠色凌萱草,自有清阴覆绿苔。
老母辞堂今几载,此竹青青犹未改。
黄土年来上板舆,红尘久已生莱綵。
可怜母逝竹空存,见竹还思慈母恩。
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
从今品竹修新谱,不独湘江有泪痕。
鉴赏
这首《孝友堂慈竹歌为张稚通赋》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以“孝”为主题,通过描绘一株生长于主人庭院中的慈竹,展现了深厚的母子情感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诗中主人家在苕溪旁,却选择种植修长的竹子而非奇花异草,这不仅体现了主人对竹子的喜爱,更寓意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敬重。竹子在诗中被赋予了慈母的心性,如同慈母般爱护着自己的孩子——竹笋(龙孙),无论严寒酷暑,都悉心照料,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主人提到,这株竹子是其母亲亲手栽种,见证了岁月的流转。竹子的翠色与萱草相映,清阴覆盖着绿苔,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母亲的养育之恩与家庭的和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已离世多年,但竹子依然青翠如初,仿佛在诉说着母亲的恩情永存。
诗的最后一句“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直接表达了主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竹子作为母亲形象的象征,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内心,引发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孝道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及对母爱的赞美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