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出处:《正日临朝》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春风吹开了献礼的时节,冬至后阳气开始萌动。众多部族献上远方的礼物,万国朝拜汇集在未央宫中。
虽然没有舜禹的伟大功绩,但幸运的是享受着天地间的安康。
车辆轨制统一,文化文字遍布四面八方。
显赫庄严的官帽车盖排列,服饰华丽多彩,盛大壮观。
羽毛装饰的仪仗队在大道上飞驰,钟鼓声震动着宫廷的长廊。
战士们的铠甲在朝霞中闪耀,寒光闪闪的戈戟映照着早晨的光芒。
日夜都心怀治国的至高理想,但终究惭愧于未能完全安抚边远之地。
注释
条风:春风。献节:献礼的时节,指春节等节日。
灰律:古代以十二律对应十二月,灰律对应冬至后的阳气初生。
初阳:冬季过后,阳气开始回升。
百蛮:众多部族或边远民族。
奉:献上。
遐赆:远方的礼物。
万国:泛指众多国家。
朝:朝拜。
未央:汉代宫殿名,这里代指朝廷或皇宫。
舜禹:古代圣王舜和禹,代表贤明的统治。
迹:功绩,事迹。
幸欣:有幸并感到欣喜。
天地康:天地间安宁康泰。
车轨:车辆的轨距,引申为制度、规范。
同:统一。
八表:四面八方,指全天下。
书文:文字、文化。
混:遍布,混合。
赫奕:显赫,光彩夺目。
俨:整齐,庄严。
冠盖:官帽和车盖,代指官员和车驾。
纷纶:繁多,杂乱而有条理的样子。
盛服章:华丽的服饰和章纹。
羽旄:羽毛和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仪仗用具。
飞驰道:大道,特指皇帝出行的道路。
钟鼓:古代乐器,象征礼仪与权力。
岩廊:高大壮丽的殿堂走廊。
组练:战士的铠甲或军队的编制。
辉霞色:在霞光中闪耀。
霜戟:寒光闪闪的长柄武器,代指兵器。
朝光:早晨的阳光。
晨宵:日夜,整天。
怀至理:心怀治理国家的最高理想。
终愧:始终感到惭愧。
抚遐荒:安抚边远地区,使归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世图景,展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礼仪文化的恢宏气派。"条风开献节"表明春意渐浓,万物复苏之时,节日的庆典也随之而来;"灰律动初阳"则是描写早晨太阳升起时分外的光辉与温暖。
接着,“百蛮奉遐赆”和“万国朝未央”描述了四方蛮夷归顺,万国来朝的情况,显示出中央王朝的强大吸引力和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虽无舜禹迹"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君的怀念,同时也在肯定当前政权的治理成就;"幸欣天地康"则是对现世太平盛世的喜悦之情。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展示了统一的法律和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与融合。"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描绘的是朝廷官员们华丽的装扮,他们穿着不同的官服参与朝会的场景。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则是对宫殿中仪仗队伍和乐队演奏声响的生动描述。"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示了金属装饰的光彩与清晨阳光的交相辉映。
最后,“晨宵怀至理”表达诗人对于国家大事和治国哲学的深思;“终愧抚遐荒”则是诗人自谦,虽有成就但仍感到不足之处,对于历史遗迹和未竟的事业持有一份敬畏之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朝廷盛况、文化统一和国家安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政治与社会秩序。同时,它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治国理念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传承的尊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