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著述间,动作千载计
出处:《次韵胡学长喜雨》
宋 · 陈造
胡君著述间,动作千载计。
雅奥三百篇,挹取欲无艺。
一源发至醇,万象赴傲睨。
平生笑此癖,论交惜晚岁。
君诗信入神,我眼本无翳。
屈膝邢娥前,酬赠惭丑戾。
忆初拜雩坛,遽恐枵腹毙。
徒然阴枢纵,宁止乾胏噬。
敢徐救焚步,颇徇非鬼祭。
端知世兴道,密若有司契。
神孚圣君德,家沐良牧惠。
天人隔显幽,论理不论势。
朝来望阡陌,白水涨天际。
歌呼满中田,不勉渠自励。
黍稌分后先,稂稗易耘薙。
清泉向小歉,比屋念遗穧。
饥饱巧相补,上帝亦已谛。
老夫办叠期,是恩良不细。
仙曹有佳招,天阍不坚闭。
长安粟一囊,或许引前例。
不然买青山,补破仍茹粝。
出处顾何心,一沤寓斯世。
众雏能稼穑,暇日训孝悌。
相望渺海涯,恩勤未渠替。
张侯本万中,苏子劳再说。
排霄眄世儒,笑阅风外蒂。
草麻侍金銮,云空澹溶泄。
丈夫要特达,不必须援系。
即今转圜句,可荐五方帝。
如今县麻雨,立见万生济。
雅奥三百篇,挹取欲无艺。
一源发至醇,万象赴傲睨。
平生笑此癖,论交惜晚岁。
君诗信入神,我眼本无翳。
屈膝邢娥前,酬赠惭丑戾。
忆初拜雩坛,遽恐枵腹毙。
徒然阴枢纵,宁止乾胏噬。
敢徐救焚步,颇徇非鬼祭。
端知世兴道,密若有司契。
神孚圣君德,家沐良牧惠。
天人隔显幽,论理不论势。
朝来望阡陌,白水涨天际。
歌呼满中田,不勉渠自励。
黍稌分后先,稂稗易耘薙。
清泉向小歉,比屋念遗穧。
饥饱巧相补,上帝亦已谛。
老夫办叠期,是恩良不细。
仙曹有佳招,天阍不坚闭。
长安粟一囊,或许引前例。
不然买青山,补破仍茹粝。
出处顾何心,一沤寓斯世。
众雏能稼穑,暇日训孝悌。
相望渺海涯,恩勤未渠替。
张侯本万中,苏子劳再说。
排霄眄世儒,笑阅风外蒂。
草麻侍金銮,云空澹溶泄。
丈夫要特达,不必须援系。
即今转圜句,可荐五方帝。
如今县麻雨,立见万生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著述:著作。千载:千年。
雅奥:典雅深奥。
挹取:汲取。
一源:源头。
万象:万物。
傲睨:傲视。
癖:爱好。
雩坛:古代求雨的祭坛。
枵腹:空腹。
乾胏:干肉。
救焚步:救急行动。
非鬼祭:不是祭祀鬼神。
密若:紧密如同。
良牧:优秀的统治者。
显幽:显赫与隐秘。
阡陌:田间小路。
麻雨:形容连绵的雨。
济:救济。
翻译
胡君著作丰富,影响深远如千年计。他的三百篇诗作典雅深奥,令人难以穷尽。
源头涌出醇厚的智慧,万物在他笔下尽显傲骨。
他一生以诗为乐,晚年更珍惜诗友交往。
胡君的诗才真是神妙,我的眼光却从未被遮蔽。
在邢娥面前低头,我因赠诗而感到羞愧。
想起初次拜谒雩坛,生怕空腹而死。
我曾担心过度放纵,甚至会饿死。
我并未怠慢救急之责,不会只求祭祀鬼神。
深知世道兴衰,与官府心意相通。
圣君的美德使人心悦诚服,百姓受良牧之惠。
天人虽有分别,但道理不应受权势左右。
早晨眺望田野,白水漫溢天边。
田间歌声四起,人们自我激励。
农事有序进行,杂草易于除去。
即使遇到小歉收,家家户户仍念及存粮。
饥饱相互补充,这是上天的安排。
我期待着你的厚恩,这恩情深厚无比。
朝廷有好职位等待,天庭之门不再紧闭。
长安的粮食充足,或许能成为先例。
不然就买下青山,弥补破败,生活简朴。
无论出处何在,这一泡沫都寓于世间。
孩子们学习农耕,闲暇时教导孝悌。
虽然相隔遥远,恩情和勤劳从未减少。
张侯才华出众,苏子也多次赞誉。
他看透世俗儒士,笑对世事如风中的花朵。
在金銮殿上,他如草麻般侍奉,心境开阔。
男子汉应特立独行,不必依赖他人。
他的圆润诗句,足以推荐给五方天帝。
如今雨水连绵,万物立刻得到救济。
鉴赏
这首宋诗是陈造所作,题为《次韵胡学长喜雨》。诗人赞扬了胡君的学问深厚,其作品如同醇厚的源泉,包容万象。诗人感叹自己与胡君的交往过晚,但对他的诗歌赞赏有加,认为其达到了神妙的境地。诗人以饮水比喻对学问的追求,表示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愿尽力助人,呼应了胡君的喜雨之情。
诗中提到“朝来望阡陌,白水涨天际”,描绘了雨后的景象,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百姓的福祉。诗人倡导节俭与互助,认为通过合理的分配和勤劳努力,可以弥补生活的不足。他还提到,即使面临困境,也应保持积极态度,如长安的粟米之例,或选择隐居,继续耕读生活。
最后,诗人鼓励年轻人学习稼穑和孝悌,表达出对下一代的期望。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友情和民生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