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
喧卑不入耳,贤达许高风。
宫水当门落,僧园旧径通。
看书悲往事,坐石啸晴空。
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
忧人过忧己,岂是卧云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西洛:洛阳。繁华:热闹。
幽奇:幽静奇特。
喧卑:嘈杂。
贤达:有德才的人。
高风:高尚的品格。
宫水:宫殿前的流水。
僧园:僧人的园林。
旧径:老路。
看书:阅读。
悲往事:感慨过去。
啸:长啸。
搜吟:深思熟虑的创作。
旷望:远望。
忧人:忧虑他人。
卧云翁:隐居山林的老人。
翻译
远离西洛的繁华喧嚣,两位隐士共享幽静奇景。纷扰之声无法打扰他们的清净,他们胸怀宽广,品格高尚。
宫殿前的流水声如歌,通往僧园的小径蜿蜒而通。
阅读书籍时感慨往昔,坐在石头上对着晴空长啸。
在诗的世界里深思熟虑,纵览山川开阔视野。
忧虑他人之事过于忧虑自己,这哪里是隐居山林的老人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诗人在此地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西洛繁华外"表明诗人所处位置超越了世俗的喧嚣,而"幽奇二隐同"则强调了这两个地方的共同点,即它们都隐藏于尘世之外,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宁静。
"喧卑不入耳"和"贤达许高风"两句,分别从感官和精神层面说明诗人对周遭环境的体验。这里的"喧卑"指的是世俗的嘈杂声响,而"贤达"则是形容那些有见识、有修养的人,他们所承载的高尚情操。
接下来的两句"宫水当门落,僧园旧径通",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宫水"可能指的是一处古老废弃的宫殿前的流水,而"僧园旧径通"则暗示着这条小路连接着僧院,是一条久远而又清幽的小道。
中间两句"看书悲往事,坐石啸晴空"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沉浸于阅读古籍之中,对过往的历史事件感到哀伤,同时也享受着坐在岩石上,向着晴朗的天空发出长啸的声音,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一种表达。
"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两句,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诗人对于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关系。"世界搜吟内"意味着诗人将整个世界的广阔和复杂都纳入自己的内心思考,而"山川旷望中"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两句"忧人过忧己,岂是卧云翁"则表现了诗人的慈悲之心和自我反思。"忧人过忧己"意味着诗人对他人的关怀超过了对自己的担忧,而"岂是卧云翁"则是一种修辞,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诗人对于自己是否能达到那种超脱尘世、安居自然之中的状态的自我疑问。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