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静幽居,闲吟梦觉初
出处:《秋夜寄默然上人》
唐 · 姚合
霜月静幽居,闲吟梦觉初。
秋深夜迢遰,年长意萧疏。
海上归难遂,人间事尽虚。
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
秋深夜迢遰,年长意萧疏。
海上归难遂,人间事尽虚。
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霜月:寒冷明亮的月光,形容夜晚清冷宁静。幽居:僻静的住处,隐居之所。
闲吟:悠闲地吟诗。
梦觉:从梦中醒来。
迢遰:遥远漫长。
年长:指年龄增长。
意萧疏:心境淡泊,疏离世事。
海上归:比喻对理想或故乡的向往。
人间事:指世俗之事。
方便语:易于理解、富有启发的话语。
真如:佛教术语,指事物的真实本质或真理。
翻译
霜月照亮寂静的居所,我悠闲地吟唱着,从梦境中醒来。秋夜深沉而漫长,随着年岁的增长,心境变得淡泊疏离。
想要回归大海的愿望难以实现,人世间的事仿佛都是空幻的。
幸亏有老师的教诲,逐渐让我理解了真实的本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霜月静幽居,闲吟梦觉初"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伴随着月光和霜气,悠然自得地吟咏诗词,宛如从一场梦中醒来,感受着清晨的新鲜与宁静。"秋深夜迢遰"则写出了深秋之夜的漫长与寂寞,而"年长意萧疏"表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世事的关注和执着逐渐减少,变得淡然。
"海上归难遂,人间事尽虚"中的"海上归难遂"可能是比喻,指的是回到内心世界的困难,而"人间事尽虚"则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看破和放下。诗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最后两句"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显示了诗人对于佛法的依赖,以及通过佛教智慧逐渐认识到生命真相的过程。这里的"方便语"指的是佛教中的方便法门,即以适宜的方式引导众生,而"渐得识真如"则是表达了通过这种修行,逐步领悟到宇宙真理和本质的智慧。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禅意和超脱的情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和宇宙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