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粤秀山前鼓角哀,越王台畔草堆堆全文

粤秀山前鼓角哀,越王台畔草堆堆

出处:《广州三首
明 · 释函是
粤秀山前鼓角哀,越王台畔草堆堆
飞龙白日旌旗闪,独骥黄尘斥堠来。
王谢入为麾下客,贾商推出济川才。
十年巨室诛求尽,闾巷萧条乔木灾。

鉴赏

此诗描绘了广州城内外的景象与历史变迁。首句“粤秀山前鼓角哀”,以“鼓角哀”三字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痛苦,粤秀山前似乎回荡着战斗的号角声,令人感伤。接着,“越王台畔草堆堆”一句,将镜头转向历史,越王台旁长满了杂草,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含着对历史遗迹被时间遗忘的感慨。

“飞龙白日旌旗闪,独骥黄尘斥堠来。”这两句对比鲜明,前者描述的是辉煌壮丽的景象——在明亮的阳光下,龙形的旗帜闪耀着光芒,象征着权力与荣耀;后者则展现了一幅苍凉的画面——黄尘中,孤独的骏马疾驰而来,斥堠(古代用于传递消息的哨兵)的出现,预示着战事的临近或消息的传递。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兴衰与时代的更迭。

“王谢入为麾下客,贾商推出济川才。”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变化。王谢家族(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成为了权力者的座上宾,而商人则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这反映了明代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商业活动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十年巨室诛求尽,闾巷萧条乔木灾。”这两句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民生凋敝的深切忧虑。经过十年的战乱与剥削,曾经富庶的大家庭财富耗尽,街巷间一片萧条,树木也遭受了破坏。这种描绘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对普通民众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广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社会风貌以及作者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