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雷江正在淮南岸,万顷黄芦映青廓全文

雷江正在淮南岸,万顷黄芦映青廓

宋 · 王之道
君之是行亦不恶,到处名山得佳作。
江神好事欲援例,横起狂风捲帆脚。
要求诗句须少驻,故戏舟师令暂泊。
雷江正在淮南岸,万顷黄芦映青廓
不知眼界阔多少,但见炊烟耿墟落。
归心浩浩孰撩动,归梦忡忡予忖度。
怒涛底事强留滞,清夜无眠屡惊愕。
溯游初冀日千里,今比驱车反成错。
人生离合自有数,谁谓江神能见谑。
新诗入笔走骅骝,奔逸绝尘那可却。
何妨有酒发妙思,坐对陶泓自斟酌。
韵严语险属和难,顾我才悭子非虐。

拼音版原文

jūnzhīshìxíngèdàochùmíngshānjiāzuò

jiāngshénhǎoshìyuánhéngkuángfēngjuànfānjiǎo

yàoqiúshīshǎozhùzhōushīlìngzàn

léijiāngzhèngzàihuáinánànwànqǐnghuángyìngkuò

zhīyǎnjièkuòduōshǎodànjiànchuīyāngěngluò

guīxīnhàohàoshúliáodòngguīmèngchōngchōngcǔn

tāoshìqiángliúzhìqīngmiánjīngè

yóuchūqiānjīnchēfǎnchéngcuò

rénshēngyǒushùshuíwèijiāngshénnéngjiànxuè

xīnshīzǒuhuáliúbēnjuéchénquè

fángyǒujiǔmiàozuòduìtáohóngzhēnzhuó

yùnláiyánxiǎnshǔshuícáiqiānfēinüè

注释

是行:这次行程。
名山:著名的山川。
援例:效仿前例。
横起:突然升起。
炊烟:村落中的烟火气。
浩浩:广大、强烈。
撩动:触动、撩拨。
错:错误、相反。
谑:嘲笑、戏弄。
骅骝:骏马。
妙思:奇妙的思绪。
陶泓:陶渊明的诗篇。
才悭:才能不足。
虐:苛刻。

翻译

你的这次行程也不错,处处名山都能找到好作品。
江神也想效仿,掀起狂风卷起船帆。
我让你稍作停留,故意跟船夫玩笑让他暂时靠岸。
雷江就在淮南岸边,万顷黄芦映衬着青色的天际。
不知道视野有多开阔,只看见村落间升腾的炊烟。
回家的心愿强烈,是谁触动了它,让我反复思考。
为何汹涌的波涛要滞留我,清夜里我无法入眠,感到惊讶。
起初希望一日千里,如今却像驾车反向而行。
人生的聚散自有定数,谁说江神会开玩笑。
新诗如骏马跃然纸上,奔放不羁难以阻挡。
不妨借酒激发灵感,坐下来对着陶渊明的诗篇独自品酌。
韵律严谨,言辞艰深,应和起来不易,我才能有限,你并不苛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次韵秦寿之雷江阻风》。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旅途中因风阻而暂时停留的诗句。

首先,“君之是行亦不恶,到处名山得佳作。”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旅行本身没有不满,反而在每个地方都能创作出美好的作品。这里的“佳作”暗示了诗人的兴趣和才华。

接着,“江神好事欲援例,横起狂风捲帆脚。”则描绘了一种超自然力量介入的情景,江神似乎在干预人间的事务,而那突然起来的狂风则是这种干预的直接结果,影响到了诗人的航行。

“要求诗句须少驻,故戏舟师令暂泊。”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对时间的宝贵以及对创作的迫切,他要求自己写出简洁有力的话语,而船只的暂时停靠则是为了满足这种创作上的需求。

“雷江正在淮南岸,万顷黄芦映青廓。”这里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即雷江之滨,以及那广袤的黄芦与远方的青山相互辉映的景象。

“不知眼界阔多少,但见炊烟耿墟落。”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和感受,他没有具体丈量自己的视野,而是直观地感受到那如织的炊烟在空中飘散。

“归心浩浩孰撩动,归梦忡忡予忖度。”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和不安,这种情感在他心中激荡,难以平静。

“怒涛底事强留滞,清夜无眠屡惊愕。”这里则是对外界环境与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描写,那汹涌的江水似乎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诗人无法安宁,而那清澈的夜晚也并未带来平静,反而常被惊醒。

“溯游初冀日千里,今比驱车反成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和现在的一种对比,他曾经悠然地在各处游历,如同日行千里的速度,而现在却如同驾车反向而行,显得有些迷失方向。

“人生离合自有数,谁谓江神能见谑。”这两句哲理十足,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宿命论,即人生的聚散都有一定的命运,而江神的作为也许并非如人们所想那般能够左右一切。

“新诗入笔走骅骝,奔逸绝尘那可却。”这两句则是对自己的创作状态的一种肯定,诗人认为自己新的诗作如同骏马般奔跑,不受尘世羁绊。

最后,“何妨有酒发妙思,坐对陶泓自斟酌。韵严语险属和难,顾我才悭子非虐。”这里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饮酒激发灵感的状态,以及他对于自己的诗歌风格的一种自信,他认为自己的诗作韵味严谨、语言精炼,并不觉得自己的才能有所吝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因风阻而产生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文学自信和创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