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使百世知,不为空言赠
出处:《次沈绳斋省参韵》
明 · 王缜
理欲毫釐差,要之在主敬。
譬如楩楠材,从绳乃归正。
沈君豪杰人,斋治以斯命。
检束放肆心,家法遵孔孟。
筮仕入秋台,平反多辨诇。
琴鹤来蜀邦,竹马儿童迎。
帝曰兹良臣,困廪须一罄。
乃命参阿衡,鼎重力能胜。
往摄观察司,操纵不失令。
酒也本拙流,饮德徒醉瞑。
丽泽愿相资,砥砺多节并。
当使百世知,不为空言赠。
譬如楩楠材,从绳乃归正。
沈君豪杰人,斋治以斯命。
检束放肆心,家法遵孔孟。
筮仕入秋台,平反多辨诇。
琴鹤来蜀邦,竹马儿童迎。
帝曰兹良臣,困廪须一罄。
乃命参阿衡,鼎重力能胜。
往摄观察司,操纵不失令。
酒也本拙流,饮德徒醉瞑。
丽泽愿相资,砥砺多节并。
当使百世知,不为空言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缜对沈绳斋的赞颂之作,通过描绘沈绳斋的品德、为官之道以及其对国家的贡献,展现了沈绳斋的高尚人格和卓越能力。
诗中首先提到“理欲毫釐差,要之在主敬”,强调了区分理性和欲望的重要性,主张以“主敬”作为根本。接着,将沈绳斋比作“楩楠材”,比喻他如同坚硬的木材,需要遵循规矩才能成为正直之才。这表明沈绳斋具有坚定的道德原则和自我约束力,遵循孔子和孟子的教诲。
沈绳斋被描绘为“豪杰人”,在斋戒治理时坚守自己的使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循儒家的家法。他进入秋台为官,公正地处理案件,显示出卓越的辨识和判断能力。在蜀邦任职期间,他以琴鹤自居,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体现了他的亲民形象。
皇帝赞誉沈绳斋为“良臣”,认为他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于是任命他参与国家的重要决策,赋予他“阿衡”的重任,即相当于宰相的职位。沈绳斋在观察司任职时,能够妥善处理政务,保持政令的执行力度。
诗中还提到沈绳斋饮酒之事,指出他虽然出身于“拙流”,但饮酒是为了“饮德”,即追求道德修养而非沉溺于酒色。他希望与他人共享知识,互相砥砺,共同成长,展现出他乐于助人的品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沈绳斋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事迹应当被后世铭记,不应只是空洞的赞美之词。整首诗通过对沈绳斋个人品质和为官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贡献,以及其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