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
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
峰高看月上,巢昏迟鸟还。
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
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
羁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柴门:简陋的门。延伫:久久站立。
暮色:傍晚的天色。
集:聚集。
岚气:山间的雾气。
寒:寒冷。
峰高:站在高山上。
月上:月亮升起。
巢昏:鸟儿归巢。
迟:迟缓。
游眺:游览眺望。
自适:自我安慰。
裴回:徘徊。
长叹:深深的叹息。
幽思:深藏的思绪。
招隐:召唤隐居。
怆恨:悲伤。
南涧篇:关于南涧的诗篇。
羁怀:羁旅的心情。
凄然:凄凉的样子。
独掩关:独自关门。
翻译
我在简陋的门前久久站立,暮色渐渐笼罩四周的山峦。雨停后,树林中的雾气变得清新,寒冬的山岚带来阵阵寒意。
站在高处,我看着月亮升起,鸟儿归巢的时间也显得迟缓。
短暂的游览让我暂时感到舒适,但随后却只能徘徊并发出长长的叹息。
深藏心中的思绪唤起隐居的念头,想起悲伤的南涧篇章。
我的羁旅情怀又有谁能理解?独自一人,我凄然地关闭了房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中秋暮的景象,抒写了诗人独自漫步时的心境。开篇“柴门一延伫,暮色集四山”两句,以柴门的静谧和夕阳的余晖,勾勒出四周山峦被暮色所笼罩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幽深寂寞的氛围。
“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两句,则通过雨后的湿润和森林的郁郁葱葱,以及随季节变化而生的阴冷山风,渲染出秋天特有的凉意与寂静。这样的景物描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捕捉,也折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峰高看月上,巢昏迟鸟还”两句,诗人抬头望见山峰之上的明月,以及夜色渐浓时归巢迟迟不前的鸟儿。这既是景物描写,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他在深邃的山中寻找着精神的寄托和超越。
“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徜徉感受,以及对自己孤独行迹的长叹。这里的“裴回”,即是转身返回,也隐含着一种无奈与惆怅。
“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对往事的追忆。“幽思”表明诗人的思绪深沉,而“怆恨”,则是对过去某些事情的不甘心或遗憾。这里的“南涧篇”,可能是一首抒写过往之情的诗,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诗人心中的一个伤口。
最后,“羁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受和对外界隔绝的心态。“羁怀”,即是被束缚的思念,而“定谁识”,则是在问谁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心境。结尾的“凄然独掩关”,更强化了诗人与世隔绝、自我封闭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秋暮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事的追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与之产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