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汪洋先到岸,斩关钉铁旧焚舟
出处:《答严豁轩》
明 · 庞嵩
着脚江山处处幽,百年吾道寄沧洲。
天光静室常生白,世态虚云半点浮。
涉海汪洋先到岸,斩关钉铁旧焚舟。
咏归之后浑何事,默默溪桥汉水流。
天光静室常生白,世态虚云半点浮。
涉海汪洋先到岸,斩关钉铁旧焚舟。
咏归之后浑何事,默默溪桥汉水流。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庞嵩所作,名为《答严豁轩》。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
首句“着脚江山处处幽”,开篇即以“幽”字点出江山之美,仿佛每一步踏出都踏入了宁静与神秘之中。接着,“百年吾道寄沧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将个人的追求寄托于广阔而深邃的自然之中,寓意深远。
“天光静室常生白,世态虚云半点浮。”这两句对比鲜明,前一句赞美静室中天光的纯净与洁白,后一句则讽刺世态的虚浮与不实。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涉海汪洋先到岸,斩关钉铁旧焚舟。”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先要跨越看似无边的障碍(汪洋),才能到达彼岸;而过去的工具(焚舟)虽已不再使用,但其象征意义依然存在。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历程中不断探索与变革的深刻理解。
最后,“咏归之后浑何事,默默溪桥汉水流。”诗人以归家后的平静生活为背景,用“默默溪桥汉水流”这一景象,暗示了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永恒。全诗在宁静与反思中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