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开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柯:高大的树木。危且竦:险峻且挺立。
锋石:尖锐的岩石。
横复仄:横斜交错。
复涧:重复的山涧,指多条山涧。
松声:松树间风吹过的响声。
重崖:重重的悬崖。
伏云色:云彩被遮挡的颜色。
冰开:冰雪融化。
寒方壮:寒冬显得更加雄壮。
风动:风吹。
鸟倾翼:鸟儿倾斜翅膀。
斯志:这份志向。
凋严:严酷的环境。
孤游:孤独的旅行。
曛逼:黄昏逼近。
兼途:沿途。
憩鞍:休息,这里指骑马休息。
半菽:半口豆子,比喻少量的食物。
遑食:来不及吃。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树令名:树立好名声。
细人:小人,这里指地位卑微或品行不高的人。
效命力:尽力表现,拼命工作。
长河:长长的河流。
清浊:清水与浊水,比喻善恶、好坏等。
俱不息:都不停息。
翻译
高大的树木险峻挺立,锋利的岩石横斜交错。重复的山涧中隐藏着松涛的声音,重重的悬崖下掩映着云彩的颜色。
冰雪消融时寒冬更显雄壮,风吹过鸟儿都倾斜翅膀飞翔。
这份志向遭遇了严酷的环境,孤独的旅行正逢黄昏逼近。
沿途没有片刻停留,连吃一口豆子的时间都没有。
君子树立起美好的名声,小人则尽力表现忠诚。
看不见那长长的河流,无论清水还是浊水都不停息地流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风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开篇“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两句,以险峻的山峰和嶙峋的岩石构筑了一种雄浑而又险恶的景象,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紧接着,“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水流潺潺与松声相应,云雾缭绕在高崖之上,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冰开寒方壮,风动鸟倾翼”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感受和赞美。冰雪初融,寒气逼人,而清风吹过,使得飞鸟也随之摇曳。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意志,以及他独自旅行时面对艰难险阻的情形。这里,“逢凋严”暗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而“孤游”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挑战。
接下来的“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两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旅中的艰辛和急迫。马儿不断前进,不给疲惫留下任何时间;而诗人的饮食,也只能是匆忙之间,一点也不敢怠慢。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则是对品德高尚之人的赞颂,以及对于那些追求功名的人的一种批评。这里,"君子"指的是德行高尚之人,而"细人"则是指那些只注重个人功利和声名的人。
最后,“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通过对河流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感慨。即使是悠久的河流,也有时候看不到它的真面目,不论是清澈还是浑浊,都在不断地流动中。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个性和品格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