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谠论在延英,早岁金瓯已覆名
出处:《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 其二》
宋 · 刘宰
先生谠论在延英,早岁金瓯已覆名。
自古正人羞枉尺,祇今公论有持衡。
九重闻道将飞诏,一水何妨缓作程。
莫笑田家去天远,春来野草亦敷荣。
自古正人羞枉尺,祇今公论有持衡。
九重闻道将飞诏,一水何妨缓作程。
莫笑田家去天远,春来野草亦敷荣。
注释
先生:指有威望或地位的学者。谠论:正直的言论。
延英:古代宫殿名,常代指朝廷。
早岁:年轻时。
正人:品行端正的人。
羞枉尺:不愿曲意求得一尺之利。
持衡:维持公正。
九重:古代称帝王所居之处,代指皇宫。
飞诏:快速传达的圣旨。
缓作程:不急于赶路。
田家:乡村人家。
天远:距离天宫遥远。
敷荣:茂盛生长。
翻译
先生的正直言论在延英殿流传,年轻时就已名声显赫。自古以来,正直的人不愿曲意逢迎,如今公正的舆论能起到平衡作用。
皇帝听说后将要下达圣旨,即使路程遥远,也不妨碍慢慢前行。
不要嘲笑乡野之人离天宫遥远,春天来临,野草也能茂盛生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宰的作品,名为《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赞美,以及对官场公平正义的期待。
“先生谠论在延英,早岁金瓯已覆名。”
这里的“先生”指的是被赞誉的人物,“谠论”意味着正直的言论,而“延英”则是宫廷中处理政务的地方。诗人提到这位正直之士的言论在朝堂上得到了认可,他年轻时就以金瓯(一种官印)覆盖其名,象征着权威和尊贵。
“自古正人羞枉尺,祇今公论有持衡。”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理念,即自古以来,正直之士都羞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工具。这里的“枉尺”比喻不公正,“持衡”则意味着保持平衡和公正。这句话强调只有现在这位先生的言论才真正做到了公正无私。
“九重闻道将飞诏,一水何妨缓作程。”
这里的“九重”指的是皇宫,诗人表达了希望正直之士的声音能够传到皇帝耳中,并且带来一些命令或法令。同时,“一水”可能是比喻某种障碍,而“缓作程”则意味着即使有阻碍,也不必急于求成。
“莫笑田家去天远,春来野草亦敷荣。”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不要因为平凡的农家生活距离尊贵的天子遥远而轻视它。当春天到来时,连野草都能繁盛,这也象征着即使在最普通的地方,也有可能出现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对正直之士的赞扬和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场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