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夙夜歌在公,尊中醴酒常不空
出处:《薏苡行赠王氏》
明 · 李梦阳
南征马援还东都,人言满载皆明珠。
发封视之乃薏苡,群臣失色天子吁。
世情毁誉本好恶,后生轻信迷真误。
暗投固宜明月弃,同居岂免娥眉妒。
自君夙夜歌在公,尊中醴酒常不空。
德尊日见儿孙盛,名成反致谗邪攻。
虽云乔树多烈风,曷有寸雾残高空。
君不见周时吉甫称大贤,孔门弟子推颜渊。
掇蜂拾塺尚见惑,岂我千得无一愆。
君堂有客俸有钱,槐庭偃蹇花含烟。
胡不酩酊金罍前,万事置之休问天。
发封视之乃薏苡,群臣失色天子吁。
世情毁誉本好恶,后生轻信迷真误。
暗投固宜明月弃,同居岂免娥眉妒。
自君夙夜歌在公,尊中醴酒常不空。
德尊日见儿孙盛,名成反致谗邪攻。
虽云乔树多烈风,曷有寸雾残高空。
君不见周时吉甫称大贤,孔门弟子推颜渊。
掇蜂拾塺尚见惑,岂我千得无一愆。
君堂有客俸有钱,槐庭偃蹇花含烟。
胡不酩酊金罍前,万事置之休问天。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薏苡行赠王氏》通过马援南征的故事,寓言性地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洞察。诗中以马援载回薏苡而非明珠引发误解,象征着名节易被曲解,好人行善反遭非议。诗人批评世人轻信流言,容易受他人影响,同时也暗示了王氏应如周时吉甫和孔子的弟子颜渊一样,保持高尚品德,不受外界干扰。
诗中“世情毁誉本好恶”揭示了评价标准的主观性,“暗投固宜明月弃,同居岂免娥眉妒”则借比喻指出,即使光明磊落,也难免遭受嫉妒。接着,诗人赞美王氏的公正无私,但又担心其成就会引来小人的攻击,如同大树难以避免烈风侵袭。
最后,诗人劝诫王氏不必过于忧虑,应尽情享受生活,将一切纷扰置之度外,表达了对友人的宽慰与鼓励。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李梦阳诗歌的警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