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至今崖下潭,不敢设网罟全文

至今崖下潭,不敢设网罟

出处:《题泗州龟山寺
宋 · 郭祥正
苍山如巨龟,长淮就吞吐。
石林含霜明,爻卦俨可数。
相传有神物,在昔遭圣禹。
絷铁送潭中,作镇亘万古。
乾坤未云息,魑魅那得侮。
至今崖下潭,不敢设网罟
迩来建佛庙,金碧烂庭户。
长廊肖深洞,夜香郁浓雾。
一读碑上文,飒尔精神聚。
悯旱截臂翁,开山即初祖。
借僧百万人,下坛三尺雨。
至尊亲赐诗,高名动寰宇。
楼阁疑化成,何年运斤斧。
洄流涨平沙,舟楫永无阻。
尤怜瞻仰地,曾是攲倾所。
王者唯好仁,佛力岂无补。
我来解征鞍,赫日正卓午。
凉风如冰霜,洒我襟上土。
仰惭云衲禅,未尝倦行旅。
还思治水功,冥寞今何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泗州龟山寺的壮丽景色与悠久历史,诗人郭祥正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首句“苍山如巨龟”以“巨龟”比喻山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的雄伟与古老,仿佛山体本身就蕴含着生命的力量。接下来,“长淮就吞吐”则以长江淮河的气势,衬托出山的磅礴与深远,展现出自然界的壮阔与和谐。

“石林含霜明,爻卦俨可数”,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石林在霜雪覆盖下的明亮景象,以及其排列有序的形态,仿佛古老的卦象一般,充满了神秘与智慧的韵味。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传有神物,在昔遭圣禹。絷铁送潭中,作镇亘万古。”这里引用了关于山中神物的传说,与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历史之间深刻关联的思考。

“乾坤未云息,魑魅那得侮。至今崖下潭,不敢设网罟。”诗人通过描述山中环境的纯净与安宁,强调了自然界的神圣不可侵犯,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迩来建佛庙,金碧烂庭户。长廊肖深洞,夜香郁浓雾。”随着佛教文化的引入,山中建起了佛庙,金碧辉煌的殿堂与深邃的洞穴相互映衬,夜晚的香烟缭绕在雾气之中,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一读碑上文,飒尔精神聚。”诗人被碑文上的文字深深吸引,精神为之振奋,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热爱。

“悯旱截臂翁,开山即初祖。借僧百万人,下坛三尺雨。”这几句描绘了一位为解除旱灾而牺牲自我的僧人,以及他开山立庙、借助僧众之力降下甘霖的壮举,展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至尊亲赐诗,高名动寰宇。”皇帝亲自题诗,使得寺庙声名远播,彰显了皇家对宗教文化的重视与推崇。

“楼阁疑化成,何年运斤斧。”诗人对楼阁建筑的赞叹,猜测它们可能是由神力或时间的魔法所创造,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与敬畏。

“洄流涨平沙,舟楫永无阻。”河水回旋,涨满沙滩,船只航行畅通无阻,象征着山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

“尤怜瞻仰地,曾是攲倾所。”诗人特别关注于人们前来瞻仰的地方,曾经是倾斜之地,如今却成为圣地,表达了对变迁与重生的感慨。

“王者唯好仁,佛力岂无补。”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仁政与佛法力量的肯定,认为它们都是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因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泗州龟山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仁政与佛法的赞美。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佳作。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