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栖岂写亡吴怨,猿啸惟传幸蜀悲
出处:《采石题太白祠》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乐府篇篇是楚辞,湘累之后汝为师。
鸟栖岂写亡吴怨,猿啸惟传幸蜀悲。
烟水苍茫投赋地,霜林寂历礼魂时。
重华一别无消息,终古龙鱼恨在兹。
鸟栖岂写亡吴怨,猿啸惟传幸蜀悲。
烟水苍茫投赋地,霜林寂历礼魂时。
重华一别无消息,终古龙鱼恨在兹。
鉴赏
这首诗《采石题太白祠(其四)》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李白祠堂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时代的追忆。
首联“乐府篇篇是楚辞,湘累之后汝为师”,以“乐府”与“楚辞”相提并论,将李白与屈原相比较,暗示了李白在文学上的地位与影响,犹如屈原之后的文坛大师。这里的“湘累”指屈原,暗含了对李白的崇高评价。
颔联“鸟栖岂写亡吴怨,猿啸惟传幸蜀悲”,通过自然界的鸟鸣与猿啼,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情感。鸟儿栖息的平静无法表达对吴国灭亡的哀怨,而猿猴的哀鸣仅能传达出刘备幸蜀的悲凉情绪,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历史情感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颈联“烟水苍茫投赋地,霜林寂历礼魂时”,描绘了一幅苍茫的山水画面,烟水与霜林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凄美的氛围。投赋地可能是指李白创作的地方,礼魂时则是祭祀李白的时刻,这一联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尾联“重华一别无消息,终古龙鱼恨在兹”,引用了舜帝与龙鱼的典故,表达了对李白离世后无从得知消息的遗憾,以及长久以来对李白的思念与怀念。这一联深化了主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情怀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远。
综上所述,《采石题太白祠(其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李白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