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追游贫莫厌,綵衣荣侍乐何如
出处:《送廷珍殿丞兄通判阆州》
宋 · 范祖禹
十年京洛弄残书,喜见西归别驾车。
锦里追游贫莫厌,綵衣荣侍乐何如。
诏条安远民为本,才刃如君地有馀。
不日还趋宣室召,伊川重访野人庐。
锦里追游贫莫厌,綵衣荣侍乐何如。
诏条安远民为本,才刃如君地有馀。
不日还趋宣室召,伊川重访野人庐。
注释
十年京洛:十年在京都洛阳。残书:废弃或磨损的书籍。
西归:从西部回来。
别驾车:告别车马生活。
贫莫厌:即使贫穷也不厌烦。
綵衣荣侍:穿着彩衣荣耀地侍奉。
诏条:朝廷的命令或政策。
安远民:安抚远方的百姓。
才刃:才华锋芒。
地有馀: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宣室召:被召回宣室。
伊川:地名,可能指伊水边。
野人庐:隐士的居所。
翻译
在京城洛阳度过了十年岁月,专注于研读书籍,如今见到你从西方归来,告别车马生活让我欣喜。在繁华的锦城游玩,即使贫穷也不应感到厌倦,穿着华丽的彩衣侍奉君主,这样的快乐又有谁能比得上呢?
朝廷的政策以安抚远方百姓为根本,像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无论何处都能发挥余热。
不久的将来,我将再次被召回宣室(汉代宫殿,此处指朝廷),在伊川(地名)重访你的居所,如同探访一位隐士的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祖禹赠送给其兄廷珍殿丞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廷珍殿丞出仕外地的欣慰与期待,以及对他的赞美和对民生的关注。
首句“十年京洛弄残书”回忆了廷珍殿丞在京都洛阳长期研读学问的经历,暗示他学识深厚。接着,“喜见西归别驾车”表达了诗人对于廷珍殿丞即将赴任阆州的喜悦,以及对他离京的不舍。
“锦里追游贫莫厌”祝愿他在繁华的锦官城中尽情游玩,即使生活简朴也不应感到厌倦,体现了诗人对兄长生活的关心和鼓励。接下来,“綵衣荣侍乐何如”以“綵衣”象征尊贵,赞美廷珍殿丞能够荣任地方官员,享受为百姓服务的快乐。
“诏条安远民为本”强调了廷珍殿丞的政治理想,即以民生为本,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最后一句“伊川重访野人庐”表达了诗人希望不久后廷珍殿丞能再次回到家乡,他们能像以前一样深入民间交流,体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廷珍殿丞的赞赏,也寄托了对他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民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