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
出处:《寄李献甫》
宋 · 梅尧臣
何言自我去,眼前一似空。
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
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
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
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
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
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
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何言:怎能说。自我去:我不再离去。
眼前:眼前景象。
一似:仿佛。
城中:城中。
无人:没有他人。
过目:在我眼中。
犹:如同。
飞虫:匆匆而过的小生物。
尘事:俗世之事。
多:纷扰。
枳棘:荆棘。
胸中:心中。
秋江水:秋天的江水。
净碧:清澈透明。
如磨铜:如磨过的铜镜。
世累:世间牵绊。
垂钓翁:渔翁。
望望:期盼。
速来:迅速前来。
止琴:静观。
孤鸿:孤雁。
翻译
怎能说我不再离去,眼前景象仿佛一片空无。城中难道没有他人,但他们在我眼中如同飞虫匆匆而过。
我又厌恶俗世纷扰,烦恼像荆棘丛生在心中。
哪知秋天的江水,清澈透明如磨过的铜镜。
我仍遗憾世间牵绊,不如渔翁那般自由。
期盼你能迅速前来,只愿静观孤鸿,抚琴自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李献甫》,表达了诗人对繁琐人世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何言自我去”,以疑问语气表达出诗人离开尘嚣的决心;“眼前一似空”描绘出离开后眼前的寂寥景象。接下来通过“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暗示城市中的忙碌与冷漠,如同过眼云烟。
诗人进一步抒发内心感受,“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表明他对世俗事务的厌倦,感觉心中充满荆棘般的困扰。然而,他想象着“秋江水,净碧如磨铜”,那清澈见底的江水让他向往一种澄净的生活。最后两句“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直接表达了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羡慕,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深深遗憾。
结尾“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诗人期盼朋友能早日脱离尘世,一同享受那份宁静,以琴声相伴,静观孤鸿,寓意着超脱尘俗的归隐之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