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
出处:《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宋 · 苏辙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
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
朝取笋为羹,莫以椹为羞。
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
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
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
恍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
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篘。
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
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
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
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
朝取笋为羹,莫以椹为羞。
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
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
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
恍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
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篘。
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
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
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媮:懈怠、懒惰。谋:计划、策划。
系囚:被囚禁的人。
虚搅:空谈、打扰。
办:处理、解决。
脱去:摆脱、解脱。
幽幽:寂静、幽深。
濯漱:洗涤、漱口。
孟秋:农历七月,初秋。
山椹:山里的野莓。
羞:羞愧、不以为耻。
偃仰:悠闲、躺卧。
篘:过滤、澄清。
翻译
做官难道会厌倦事务?厌倦会导致懒散。虽然写书不是急迫之事,但它实际上关乎长远的谋划。
询问官员日常职责,接待过往客人和关押的囚犯。
客人空谈扰人心,囚犯失去自由身。
处理这些并无益处,不处理也令人忧虑。
感叹这并非难事,只需摆脱纷扰,让心灵自得。
幽静南山脚下,有一条溪水潺潺流过。
溪边有座堂舍,溪水清澈可洗漱。
整天无人来访,只有山鹿的鸣叫作伴。
此时正值初夏,溪水清凉似秋天。
山莓挂满枝头,林中新竹抽出紫色尖角。
早晨采笋做羹汤,傍晚不必以莓果为耻。
溪中有鲤鱼和鲂鱼,山上有斑鸠和鹭鸟。
享用这些食物,既饱腹又心安,自在逍遥。
翻开箱中的书籍,仿佛与先贤对话。
恍如回到故乡,亲朋好友前来相邀。
学问深厚如酒瓮中的醇酿,等待慢慢发酵。
写作如江河奔腾,无需雕琢修饰。
你们不再记得我,只想与我一同游历。
我虽不能前往,但寄诗来排解你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诗中,苏辙表达了对兄长苏轼即将前往终南山读书的期待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他赞赏苏轼的治学态度,认为著书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后世长远打算。诗人描绘了南山的宁静环境,溪水清澈,山果丰饶,生活简朴而自得其乐。他想象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先贤之书,仿佛回到故乡,与亲朋好友的精神交流如同美酒般醇厚。虽然自己无法亲身前往,但通过诗歌寄托了对兄长的思念和对共同读书的渴望,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学术追求和亲情的深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