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甘棠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
出处:《歙县岁寒堂》
宋 · 苏辙
槛外甘棠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
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
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甘棠:古代常栽种于路边的棠梨树,象征贤臣的遗迹或德政之地。擅:擅长,这里指拥有。
浮花:比喻短暂易逝的事物。
劲节:坚硬的节操,形容人品高洁。
茯苓:一种中药,象征生命力和清气。
金粉:喻指珍贵的粉末,可能指落叶的金色。
长官:对官员的尊称。
琴谱:指音乐的记录或指南。
风吹作弄声:自然的声音,风吹树木发出的沙沙声。
翻译
门外的甘棠树如锦绣屏风,那棵长松以什么亭子的名字最为出名。短暂的浮花像过眼云烟,只有坚韧的节操能在寒冬中度过一生。
幽暗中茯苓的根生长壮大,迅速收敛的金色粉末气息特别清新。
长官无需寻找琴谱,只需聆听风吹树木发出的自然乐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歙县岁寒堂》。诗人以"槛外甘棠锦绣屏"起笔,描绘了岁寒堂外甘棠树如锦绣般繁茂,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他将目光转向长松,询问哪一棵松树享有亭子的美誉,暗示了松树的坚韧与高洁。
"浮花过眼无多日"表达了对短暂易逝的浮华世事的淡然态度,而"劲节凌寒尽此生"则赞美了松树在严寒中坚守节操的精神,寓意人应当有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借茯苓生长于地下而根大质优,比喻人的内在修养深厚,气质清雅。最后,诗人劝告长官无需追求世俗的琴谱技艺,只需静心聆听风吹过松枝的声音,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优美,通过描绘岁寒堂的景致,寄寓了对人生态度和品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