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全文

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

宋 · 李肖龙
枯苗一著雨,田畴经芊芊。
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
馀民望小定,甚于饥渴然。
昔何好弄兵,今何知服田。
急流无住鱼,晴空有飞鸢。
干戈未肯息,百里无人烟。
去年科徭重,剜疮在眼前。
父子不相保,悲泣空自悬。
新官榜往催,观者塞市廛。
全活数万众,此恩大如天。
人生能几何,饮啄皆前缘。
聚水盈科进,缺月及时圆。
唯谋官职高,未必子孙贤。
有意行王道,愿言书七篇。

拼音版原文

miáozhùtiánchóu绿qiānqiān

zhéchóngféngchūnxuéshēngtiántián

mínwàngxiǎodìngshènrán

hǎonòngbīngjīnzhītián

liúzhùqíngkōngyǒufēiyuān

gānwèikěnbǎirényān

niányáozhòngwānchuāngzàiyǎnqián

xiāngbǎobēikōngxuán

xīnguānbǎngwǎngcuīguānzhěsāishìchán

quánhuóshùwànzhòngēntiān

rénshēngnéngyǐnzhuójiēqiányuán

shuǐyíngjìnquēyuèshíyuán

wéimóuguānzhígāowèisūnxián

yǒuxíngwángdàoyuànyánshūpiān

注释

枯苗:干涸的稻苗。
田畴:田野。
芊芊:繁茂的样子。
蛰虫:冬眠的昆虫。
小定:小小的安宁。
甚于:比……更。
弄兵:发动战争。
服田:耕田。
急流:湍急的水流。
飞鸢:风筝。
干戈:战争工具,借指战争。
百里:百里之地。
科徭:赋税。
剜疮:像剜肉一样痛苦。
相保:相互保护。
悬:无处诉说。
榜往:公布榜单。
市廛:街市。
全活:救活。
此恩:这份恩德。
饮啄:生活所需。
前缘:前定的命运。
盈科:水流满溢。
及时:恰到好处。
未必:不一定。
子孙贤:子孙贤良。
王道:仁政之道。
七篇:七篇文章。

翻译

干涸的稻苗一旦遇到雨水,田野变得绿意盎然。
冬眠的虫子一遇春天,洞穴中充满了生机的鸣叫。
灾民期盼着小小的安宁,比饥饿和口渴更为迫切。
过去喜好发动战争,如今却深知耕田的可贵。
湍急的水流不停留,鱼儿难以停留,晴朗的天空中风筝飞翔。
战争仍未停息,百里之内不见人烟。
去年赋税沉重,如同剜肉之痛就在眼前。
父子不能相互保护,悲伤哭泣却无处诉说。
新官上任催促税收,街头巷尾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他拯救了数万人的生命,这份恩德犹如苍天般浩大。
人的寿命有限,生活所需都源于前定。
水流满溢,月圆之时,万物皆有其时。
只追求官位高升,不一定能保证子孙贤良。
有意推行王道,写下七篇文章表达心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之后百姓生活困苦的画面。开篇“枯苗一著雨,田畴经芊芊”两句,通过对春雨滋润枯萎农作物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复苏,但紧接着“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则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发却又不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破坏的哀叹。

接下来的“馀民望小定,甚于饥渴然”和“昔何好弄兵,今何知服田”两句,则直接描写了战乱中百姓的困顿与失望。他们期待着平静的生活,但往日的战争却让人们体会到了饥饿和渴望的痛苦。

诗中“急流无住鱼,晴空有飞鸢”两句,用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紧接着,“干戈未肯息,百里无人烟”则直白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和荒凉。

“去年科徭重,剜疮在眼前”两句,通过对往昔征税之重的回忆,强化了战乱后社会经济的困境。父子不能相互保护,悲泣成为了常态,这种情感的表达充满了无力感和绝望。

然而,在诗的后半部分,“新官榜往催,观者塞市廛”和“全活数万众,此恩大如天”两组句子,则描绘了一位新任官员带来希望的情景。他们在努力维持秩序,拯救民众,这种行为被比喻为天赐的恩惠。

诗人随后通过“人生能几何,饮啄皆前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宿命观点的感慨。而“聚水盈科进,缺月及时圆”则是在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谦逊态度。

最后,“唯谋官职高,未必子孙贤”和“有意行王道,愿言书七篇”两组句子,诗人表达了对追求高位者的警醒,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想要通过文学作品来传递正义之道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表现出战争与和平、破坏与重建之间的矛盾,以及诗人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