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但怜露草湿,时复暮虫号全文

但怜露草湿,时复暮虫号

出处:《赠俞山月
宋末元初 · 牟巘
童奴从长耳,万风声萧骚。
归从半山路,问字良亦劳。
卧闻饥虎啸,唤醒平生豪。
前山忽涌月,始觉所见高。
颀然有远孙,载酒江湖敖。
胸中湛水镜,邂逅得所遭。
古月还相照,了不隔秋毫。
但怜露草湿,时复暮虫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夜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牟巘以“童奴从长耳,万风声萧骚”开篇,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野趣的世界,长耳童奴在风声中忙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归从半山路,问字良亦劳”,诗人通过描述归途中的劳顿与求知的艰辛,体现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这一段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

“卧闻饥虎啸,唤醒平生豪”,通过听到远处虎啸的声音,诗人被激发出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震撼,更是内心情感的释放。虎啸与豪情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前山忽涌月,始觉所见高”,月亮突然从前方山头升起,让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这一转折不仅美化了景色,也寓意着心灵的觉醒与提升。

“颀然有远孙,载酒江湖敖”,诗人遇到了一位远方的孙子,两人一同畅饮于江湖之上,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这一场景充满了浪漫与诗意,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胸中湛水镜,邂逅得所遭”,诗人自比为清澈的水镜,能够映照出世间万物,无论是相遇还是遭遇,都能坦然面对。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古月还相照,了不隔秋毫”,即使是在秋天的夜晚,古老的月亮依然明亮地照耀着大地,没有任何障碍物能遮挡它的光芒。这一句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真理的不可动摇。

最后,“但怜露草湿,时复暮虫号”,诗人关注于露水沾湿的草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这些细微的自然现象引发了他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循环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