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出处:《晚到盩厔耆老家》
唐 · 卢纶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
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
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
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
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
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
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老翁:指年老的男子。相引:引领,带领。
别时事:离别后发生的事情。
因寻:因而寻找,于是探访。
何处客:去过哪些地方。
几家存:还有几家留存,意指还有几家人生存。
禾黍:泛指稻谷或庄稼。
忆子孙:思念子孙。
乱藤:杂乱的藤蔓。
穿:缠绕。
篱根:篱笆的底部。
不堪住:无法忍受停留。
月又昏:月亮变得昏暗。
翻译
我曾与老翁相识,他领我走出柴门。听他诉说离别后的世事,于是沿着溪水走向山村。
多年不见,你曾到过哪里?近来又有几户人家尚在。
冒着雨欣赏稻谷,遇见人时想起远方的子孙。
乱藤缠绕着井口,溪水潺潺流至篱笆边。
心中满是惆怅,无法停留,空山中月亮又已昏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雨中探访旧识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生活变迁的惆怅。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亲切而温馨的氛围,两个老朋友在柴门前重逢,共同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别离之痛,历经岁月,依旧难以释怀。诗人通过对“苦话”的描写,传达了离别的辛酸和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而“因寻溪上村”则暗示着对自然环境的依恋,以及对于生活简单、纯朴状态的向往。
"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的凄凉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体的命运多舛,而能够保持一份安稳的家园实属难得。
"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 雨中观赏庄稼,偶遇行人,便想起了自己的后代。这不仅是对生命连绵不断的肯定,也是对于家族延续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迁。乱藤缠绕在井口,流水浸润至篱笆根部,都是一种对岁月静默侵蚀的生动刻画。
"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这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在空旷寂寥的山中,明月再次被云雾所遮蔽,这份惆怅之情更添几分深沉,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际往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变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