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官卖神祠有前例,熙宁丞相起坊场全文

官卖神祠有前例,熙宁丞相起坊场

宋末元初 · 方回
三贤无像亦无堂,败柳犹垂赤土墙。
官卖神祠有前例,熙宁丞相起坊场

拼音版原文

sānxiánxiàngtángbàiliǔyóuchuíchìqiáng

guānmàishényǒuqiánníngchéngxiāngfāngchǎng

注释

三贤:指三位贤能的人。
像:塑像。
堂:殿堂。
败柳:枯萎的柳树。
犹:仍然。
赤土墙:红色泥土墙。
官卖:官府售卖。
神祠:供奉神灵的庙宇。
前例:先前的先例。
熙宁丞相:宋神宗时期的宰相。
起坊场:建立市场或集市。

翻译

三位贤人没有塑像也没有殿堂,只有枯败的柳树挂在赤土墙上。
之前官府曾有过售卖神祠的例子,当时的熙宁丞相推动建立了市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代的沧桑变迁,文化遗产的消逝,以及时间对事物的侵蚀与摧毁。"三贤无像亦无堂"一句,表明曾经供奉或纪念某些德高望重之人的庙宇已经不复存在,连画像都没有留下,这反映了历史的流逝和记忆的消散。"败柳犹垂赤土墙"则形象地展示了一种衰败与荒废的情景,柳树随风摇曳,墙体破败,显现出一种自然力量对人造物的侵蚀。

下一句"官卖神祠有前例"意味着政府或官方曾经出售过宗教场所,这可能是为了筹集资金或者其他政治经济原因。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并非孤立无偶,表明权力对文化遗产的漠视和实用主义。

最后一句"熙宁丞相起坊场"则提到了一位官员在熙宁年间(即北宋时期)开辟了市场或商业区域。这可能暗示着一个时代从崇尚精神文化向追求物质利益的转变,也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传递了一种历史的无常与文化价值的流失。诗人以淡定的笔触记录了这些变化,但在平静之下,或许隐藏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一种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