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
奥区称富贵,重险擅雄强。
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
神皋多瑞迹,列代有兴王。
我后膺灵命,爰求宅兹土。
宸居法太微,建国资天府。
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
醒醉各相扶,讴歌从圣主。
南登少陵岸,还望帝城中。
帝城何郁郁,佳气乃葱葱。
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
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
万国朝前殿,群公议宣室。
鸣佩含早风,华蝉曜朝日。
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
端拱肃岩廊,思贤听琴瑟。
逶迤万雉列,隐轸千闾布。
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
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
日落长楸间,含情两相顾。
是月冬之季,阴寒昼不开。
惊风四面集,飞雪千里回。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
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二华:指二华山。九陇:古代地区名。
金方:方位之一,指西方。
奥区:富饶或神秘的地区。
重险:险峻的地方。
龙飞:比喻帝王兴起。
凤集:凤凰聚集,象征吉祥。
神皋:神圣的沼泽地。
瑞迹:吉祥的迹象。
我后:指君王。
灵命:神圣的使命。
宸居:皇宫。
太微:古代星宿名,象征皇权。
天府:理想的地理位置,象征富饶。
玄风:深沉的仁政风气。
黎庶:百姓。
宣室:古代朝廷讨论政事的地方。
鸣佩:佩玉发出的声音,象征礼仪。
韩长孺:历史人物,此处可能象征贤能之人。
翻译
二华山脉连绵边塞,九陇之地统一金方。富饶区域被称作贵地,险峻之地独占雄强。
龙飞翔于灞水之上,凤凰聚集在岐山之阳。
神异之地多吉祥迹象,历代帝王在此兴起。
我们的君王秉承天命,选择此地为都城。
皇宫遵循太微星象,建立国家于天府之中。
仁政如玄风覆盖百姓,恩泽滋润四方。
醒者醉者相互扶持,歌颂圣主之声四起。
南行至少陵岸边,遥望帝都城中。
帝都繁华繁盛,祥瑞之气蒸腾。
金凤栖息华丽宫殿,璇题装饰着兰宫。
复道东西相连,大道南北畅通。
万国朝拜前殿,群臣在宣室商议。
佩环声中带清晨凉意,华美的蝉鸣照耀朝阳。
柏梁宴刚结束,千钟美酒仍未尽。
君王端坐深宫,倾听贤才的琴瑟之音。
城墙绵延万雉,房屋密集千户。
飞檐下的屋脊,曲台俯瞰大道。
处处歌声钟声,车马喧嚣不断。
日落长楸树下,两人含情对视。
此时正值冬季末尾,阴冷白天不开晴。
四面狂风聚拢,千里飞雪回旋。
狐狸皮衣显贵,贫者穿着牛衣出草莽。
谁能料到韩长孺,不再重燃灰烬般的心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帝都风貌,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丰富想象,展现了作者对于帝都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化繁荣与精神寄托之地的深情赞美。
诗中“二华连陌塞,九陇统金方”以宏大的气势开篇,勾勒出一个雄伟的城市轮廓。接着,“奥区称富贵,重险擅雄强”进一步突出了帝都的地位与威严。“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则是对帝都神圣气息和祥瑞之气的形象描绘。
“神皋多瑞迹,列代有兴王”表达了帝都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遗产。“我后膺灵命,爰求宅兹土”则是作者对于帝都的归属感和向往之情的抒发。
“宸居法太微,建国资天府”强调了帝都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而“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则描绘了一幅帝都文化与福祉广布百姓的景象。
“醒醉各相扶,讴歌从圣主”表现了帝都生活中的节庆和乐。紧接着,“南登少陵岸,还望帝城中”转换视角,展现了诗人对帝都全貌的观察与感受。
“帝城何郁郁,佳气乃葱葱”描写了一种浓郁而又高雅的城市氛围。“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则是对帝都建筑之美的细致刻画。
“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说明了帝都交通四通八达,是一个联结四方的枢纽。而“万国朝前殿,群公议宣室”则突出了帝都是各国来朝以及政务活动的中心。
接下来的几句“鸣佩含早风,华蝉曜朝日。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继续描绘了帝都生活中的繁华与节庆气氛。
“端拱肃岩廊,思贤听琴瑟”则是对帝都文化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高雅静谧的艺术享受。“逶迥万雉列,隐轸千闾布。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通过对建筑群落和道路状况的描述,再次强调了帝都的宏大与精致。
“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则是帝都生活节奏的生动写照。诗人在此通过声响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城市生活的热闹和繁荣。
最后,“日落长楸间,含情两相顾”表达了对帝都之美景观赏后的一种留恋与依依不舍的情感。紧接着“是月冬之季,阴寒昼不开。惊风四面集,飞雪千里回”转入冬日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寒冷而又壮阔的自然风光。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讴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则是对冬天帝都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描写,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幅以帝都为背景,融合了壮观景物、繁荣生活、深厚文化与历史沧桑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作品。通过作者细腻的情感抒发和对城市生活各个方面的精彩描绘,展现了一幅既宏伟又温馨的帝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