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邻本乡里,相见即欢欣
出处:《答仁和》
元末明初 · 唐桂芳
卜邻本乡里,相见即欢欣。
人生散与聚,有如川上云。
向来枉驰骛,尘事多纭纷。
晚节颇闻道,尚友千载人。
叹息复叹息,别离负殷勤。
今朝好风日,出门随所欣。
南山拭晴翠,矫首天无云。
山深寡人事,可以遗世纷。
乃知紫芝曲,俱是逃秦人。
荷锄筋力倦,未敢辞其勤。
人生散与聚,有如川上云。
向来枉驰骛,尘事多纭纷。
晚节颇闻道,尚友千载人。
叹息复叹息,别离负殷勤。
今朝好风日,出门随所欣。
南山拭晴翠,矫首天无云。
山深寡人事,可以遗世纷。
乃知紫芝曲,俱是逃秦人。
荷锄筋力倦,未敢辞其勤。
鉴赏
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卜邻本乡里,相见即欢欣”描绘了诗人与乡亲们亲近和谐的关系,相见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人生散与聚,有如川上云”运用比喻,暗示人生的聚散无常,如同江河上的浮云般不可捉摸。
诗人反思过去的生活,“向来枉驰骛,尘事多纭纷”,感叹自己过去忙于俗务,迷失在纷繁的尘世中。然而,晚年他领悟到“晚节颇闻道,尚友千载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希望能与古代贤人志士为伍。
“叹息复叹息,别离负殷勤”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即将离开的遗憾。最后一段,诗人借景抒怀,“南山拭晴翠,矫首天无云”,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暗示隐居生活的理想。他认识到,只有远离尘嚣,才能真正“山深寡人事,可以遗世纷”。
结尾处,“乃知紫芝曲,俱是逃秦人”暗指自己和志同道合者如同逃避秦朝乱世的人,选择隐居避世。最后,诗人表示即使劳作辛苦,“荷锄筋力倦,未敢辞其勤”,也愿意坚守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