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出处:《题故人废宅二首 其二》
唐 · 方干
寒莎野树入荒庭,风雨萧萧不掩扃。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
薄暮停车更悽怆,山阳邻笛若为听。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
薄暮停车更悽怆,山阳邻笛若为听。
注释
寒莎:寒冷季节中的野草。野树:野外未经修剪的树木。
荒庭:荒废的庭院。
风雨:风和雨,这里指自然界的凄凉景象。
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
不掩扃:无法关闭门户,比喻荒凉无人管理。
旧径:昔日的小路。
孟竹:典故,指孟宗的孝顺故事,这里代指过去的景物或人物。
前溪:前面的溪流。
荀星:比喻荀彧这样的贤士,荀彧是三国时期著名谋士,这里借指杰出的人物。
精灵: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消散:消失、离散。
寥廓:空旷辽远,这里指高远的天空或宇宙。
功业:一生的成就与作为。
传留:流传下来。
志铭:墓志铭,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
薄暮:傍晚,天色将晚。
停车:停止行车,此处指停留。
悽怆:悲伤,凄凉。
山阳邻笛:典故,指怀念亡友之情,山阳指地名,邻笛指邻家的笛声。
若为听:如何去听,表示难以承受那种哀伤的情绪。
翻译
荒凉庭院中寒草遍地,枯树映衬,风雨声凄凉,却无法关闭这荒废之门。早已明白旧日小路不再有孟宗的竹林,眼前的溪流也不该淹没荀彧的英名。
他们的魂灵已消散于辽阔的天际,但他们的功绩与事业在碑铭中永存。
黄昏时分停车此地倍感凄凉,若听到山阳邻家的笛声,又该如何去倾听那份哀伤。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荒凉废宅景象的诗句,充满了怀旧和悲凉的情绪。开篇“寒莎野树入荒庭”即刻画出一幅萧瑟冷清的图景,野草丛生,荒废的庭院显得格外凄凉。而“风雨萧萧不掩扃”则更添几分阴森和神秘之感,仿佛连自然界也在诉说着这座宅邸的过往。
接着,“旧径已知无孟竹”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前溪应不浸荀星”则是对那逝去时光的追忆,虽然溪水依然流淌,但已经无法洗涤那些已经消散的事物。这里的“孟竹”和“荀星”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植物或景象,它们在诗中代表着逝去的岁月。
“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往昔繁华如今荒凉的感慨。诗人通过“精灵消散”来形容曾经辉煌的物质文明已经不复存在,而“寥廓”则是一种空旷无人的感觉;同时,“功业传留在志铭”暗示着尽管物是人非,但历史的记载和功绩依然被后世所铭记。
最后两句“薄暮停车更悽怆,山阳邻笛若为听”则是在描绘日落时分的凄美景象。诗人在黄昏时刻停下马车,更增添了心中的哀伤,而远处山阳传来的笛声仿佛是在为这废宅和它的往事而奏鸣。
整首诗通过对荒凉废宅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以及面对一切都会消逝的历史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