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拜牛女,乞巧罗酒浆
出处:《绣犬马图》
元 · 杨弘道
乳狗衔雉尾,骢马系丝缰。
舐笔不敢下,众史空彷徨。
匠人出新意,一寸金针芒。
绒缕错彩色,毛骨浮神光。
闺中痴女儿,七夕施新妆。
年年拜牛女,乞巧罗酒浆。
自从见此图,不刺双鸳鸯。
舐笔不敢下,众史空彷徨。
匠人出新意,一寸金针芒。
绒缕错彩色,毛骨浮神光。
闺中痴女儿,七夕施新妆。
年年拜牛女,乞巧罗酒浆。
自从见此图,不刺双鸳鸯。
鉴赏
这首元代杨弘道的《绣犬马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的前两句“乳狗衔雉尾,骢马系丝缰”形象地展现了画面中的细节,小狗嘴叼着野鸡尾羽,骏马则被丝绳系在栏杆上,静态中透出动态感。接下来,“舐笔不敢下,众史空彷徨”暗指画师技艺高超,笔触轻盈,其他史官都为之赞叹不已。
诗人接着赞美了画作的独特之处:“匠人出新意,一寸金针芒”,称赞画师创新精神和精湛技艺,即使是微小的针尖也闪烁着艺术的光芒。随后,“绒缕错彩色,毛骨浮神光”进一步描绘了绣品的色彩斑斓和栩栩如生,仿佛动物的毛发和骨骼都散发出神韵。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传统习俗的联想:“闺中痴女儿,七夕施新妆”,将画面与七夕乞巧的节日习俗相联,暗示了女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年年拜牛女,乞巧罗酒浆。自从见此图,不刺双鸳鸯”,表达了观者对这幅图的喜爱,以至于不再亲手刺绣鸳鸯图案,而是沉浸在这幅精美的绣犬马图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画作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融入了民间文化元素,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