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铩六翮,狡兔营三窟
出处:《秋夜感怀柬石末公申之》
元末明初 · 刘基
不寐知夜长,起视天宇阔。
散漫草上风,朦胧云间月。
寒禽鸣疏树,黄叶堕阶闼。
俛仰观群物,惆怅不敢发。
谁云蝼蚁壤,能使泰山?。
苍鹰铩六翮,狡兔营三窟。
何当威弧正,王旅得肆伐。
箘簬虽微材,尚可施羽筈。
岂意风浪舟,心犹隔胡越。
士生非金玉,有足难自达。
周嫠不恤纬,楚放常怀阙。
平生葵藿情,忍与霜露歇。
玄冰胶坤轴,非君孰能斡?申章匪繁辞,悲愤不可遏。
散漫草上风,朦胧云间月。
寒禽鸣疏树,黄叶堕阶闼。
俛仰观群物,惆怅不敢发。
谁云蝼蚁壤,能使泰山?。
苍鹰铩六翮,狡兔营三窟。
何当威弧正,王旅得肆伐。
箘簬虽微材,尚可施羽筈。
岂意风浪舟,心犹隔胡越。
士生非金玉,有足难自达。
周嫠不恤纬,楚放常怀阙。
平生葵藿情,忍与霜露歇。
玄冰胶坤轴,非君孰能斡?申章匪繁辞,悲愤不可遏。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秋夜感怀柬石末公申之》。诗中,诗人以夜深人未眠时的观察为引,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天空广阔,月色朦胧,草木在风中摇曳,寒鸟在稀疏的树上啼叫,落叶飘零。诗人感叹世间万物的生存状态,蝼蚁虽小却能撼动泰山,苍鹰和狡兔各有其生存智慧。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期盼公正的时机到来,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但现实如同风浪中的小舟,使他感到与目标相隔遥远。他自比为并非贵重材料的士人,难以实现抱负,感叹自己如同周朝的嫠妇和楚国被放逐的人,心中充满对朝廷的怀念和对理想的坚守。
最后,诗人以天地冻结比喻时局艰难,期待有人能扭转乾坤,而他的申诉并非冗长的言辞,而是内心悲愤之情的自然流露。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