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穷南亩栖禾黍,天放西风吹菊松
出处:《登南广福钟楼》
明 · 陆深
百尺阑干围暮钟,江流曲曲卧真龙。
望穷南亩栖禾黍,天放西风吹菊松。
落日楼台俱渺渺,浮云舟楫自重重。
凌空为尽悲秋兴,一上高楼兴转浓。
望穷南亩栖禾黍,天放西风吹菊松。
落日楼台俱渺渺,浮云舟楫自重重。
凌空为尽悲秋兴,一上高楼兴转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情感。首联“百尺阑干围暮钟,江流曲曲卧真龙”以夸张的手法,通过百尺高的栏杆和蜿蜒的江流,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的自然景观之中。“真龙”一词不仅指江流,也暗含着对大地母亲的尊崇与敬畏。
颔联“望穷南亩栖禾黍,天放西风吹菊松”则转向对土地与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站在高楼上,目光越过农田,看到稻谷与黍子在风中摇曳,仿佛是大地的呼吸。同时,西风中的菊花与松树在秋色中绽放,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坚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颈联“落日楼台俱渺渺,浮云舟楫自重重”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楼台隐没于烟霞之中的景象,以及云雾缭绕、舟船在波涛中起伏的画面。这两句诗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尾联“凌空为尽悲秋兴,一上高楼兴转浓”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站在高处,面对着秋日的景色,诗人不禁生发出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然而,正是这种悲秋的情绪,让诗人的兴致更加浓厚,仿佛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