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
出处:《上巳日游延平脩禊洞》
宋 · 陈宓
延平山水窟,平生涉其粗。
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
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
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
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
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
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
羽觞激如飞,聊助文字娱。
崇山回环合,有洞容入居。
觌面卓文笔,仰天真可书。
幽花与脩竹,掩映释氏庐。
同游皆胜士,适值暮春初。
山阴未足数,直想风舞雩。
岂无休沐日,复洗红尘裾。
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
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
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
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
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
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
羽觞激如飞,聊助文字娱。
崇山回环合,有洞容入居。
觌面卓文笔,仰天真可书。
幽花与脩竹,掩映释氏庐。
同游皆胜士,适值暮春初。
山阴未足数,直想风舞雩。
岂无休沐日,复洗红尘裾。
注释
山水窟:山水洞穴。涉:涉足,领略。
岩壑:山岩和山谷。
崔嵬:形容山峰高大。
钧天:古代神话中指天庭。
飞瀑:瀑布。
羽觞:古代酒器,形似鸟嘴。
文笔:文房四宝之一,指毛笔。
释氏庐:佛教寺庙。
胜士:才德出众的人。
风舞雩:古代祭天祈雨的仪式,此处比喻欢快的舞蹈。
翻译
延平的山水洞穴,我一生中只领略过其粗略风貌。它距离城市五十里,山岩沟壑难以一一描绘。
高峻的山峰直通天际,突兀的山石仿佛撼动大地的核心。
泉水和石头相互撞击,恐怕连天宫也难以相比。
有的声音像轰鸣的雷霆,有的如同吐出的珍珠。
瀑布从天而降,沿着崖壁汇成清澈的溪流。
据说这是鬼神之力所凿,竟有三丈多深。
羽觞飞溅,暂且借以助兴,增添文学的乐趣。
崇山环绕,有一个洞穴可供居住。
面对面摆放着文房四宝,仰望天空,仿佛能书写天意。
幽静的花朵和修长的竹子,掩映在佛寺之中。
一同游玩的都是才德出众的人,恰逢暮春之初。
山中的美景数不胜数,只想在此翩翩起舞。
难道没有休假的日子,让我洗净尘世的疲惫?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延平山水中的一个奇妙洞穴——脩禊洞,诗人陈宓在上巳节游览时所作。他赞叹洞穴的壮丽,崔嵬的山势仿佛直通天界,瀑布从天而降,如同飞流直下三千尺,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还提到了羽觞飞溅,增添了游玩的乐趣。洞内环境清幽,有如仙境,佛庐隐于花竹之间,同行的都是才子雅士,正值暮春之初,景色宜人。诗人表达了对山阴美景的向往,以及想要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虽然平日忙碌,但仍期待有休假之时,能再次洗涤心灵。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