鞟壁重重勺水难,蓦教蒲海动波澜
出处:《望蒲海》
清 · 杨炳坤
鞟壁重重勺水难,蓦教蒲海动波澜。
苍茫远与山吞吐,广袤浑如路汗漫。
可有舟航通利济?更无鳞甲长荒寒。
几时照澈天山月,濯足来看白玉盘。
苍茫远与山吞吐,广袤浑如路汗漫。
可有舟航通利济?更无鳞甲长荒寒。
几时照澈天山月,濯足来看白玉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蒲海的辽阔与神秘,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将蒲海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鞟壁重重勺水难”,以“鞟壁”比喻厚重的墙壁,暗示蒲海深不可测,即使是舀水也难以触及其底,形象地描绘出蒲海的深邃与神秘。
接着,“蓦教蒲海动波澜”,“蓦”字突出了变化之快,仿佛在不经意间,蒲海便掀起了波澜,展现出其不可预测的动态美。
“苍茫远与山吞吐,广袤浑如路汗漫。”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蒲海的广阔与深远,与远处的山峦相互交融,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在其中流转,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可有舟航通利济?更无鳞甲长荒寒。”诗人在此提出了对蒲海的探索与思考,是否有人能驾驭船只,穿越这片未知的水域,为人们带来便利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蒲海荒寒之美的感慨,即使在寒冷中,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最后,“几时照澈天山月,濯足来看白玉盘。”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够像欣赏天山明月一样,近距离地欣赏蒲海的美丽,甚至愿意亲自踏入这片水域,感受其纯净与宁静,表达了对蒲海的深深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蒲海的壮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其无限的遐想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