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作攀龙附凤想,旋成乞骨归田心
出处:《述往》
清 · 金朝觐
人道长安作客难,米珠薪桂生计艰。
我来今已再寒暑,饔飧聊复供盘餐。
忆自去年夏四月,僦居矮屋耐炎暍。
久旱忽逢大雨行,那堪怪事叹咄咄。
温风不止雨不休,积成沴气纷四流。
始自闽粤渐江北,继遍齐鲁盈中州。
况乃京师五方处,袂云汗雨称繁庶。
讹言市虎贤智惊,遂令当食愁举箸。
须臾哭声沸西邻,又见东家悲死人。
吊唁相顾少颜色,一日再见尤相亲。
沈阴积湿益泥泞,空阶夜滴何堪听。
老屋崩颓作远声,铜山西倾洛钟应。
是时燕台置黄金,诸生云集贲来临。
初作攀龙附凤想,旋成乞骨归田心。
忧疑幻起杯蛇影,心恻寒泉占幕井。
养生学得不彻姜,邵平空种瓜千顷。
络绎丧车填巷衢,尚有骼胔傍城隅。
饬令门尉藉明数,经旬累月终模糊。
延医传方不问状,延僧先期后不让。
彻夜置椑难给求,转恨择术未为匠。
震地轰闻万爆声,金吾惊起夜登城。
宁干禁令驱疠鬼,谁为戎首难知名。
飒然八月秋风迅,出门始觉精神振。
吾侪今是过来人,家书常报平安信。
我来今已再寒暑,饔飧聊复供盘餐。
忆自去年夏四月,僦居矮屋耐炎暍。
久旱忽逢大雨行,那堪怪事叹咄咄。
温风不止雨不休,积成沴气纷四流。
始自闽粤渐江北,继遍齐鲁盈中州。
况乃京师五方处,袂云汗雨称繁庶。
讹言市虎贤智惊,遂令当食愁举箸。
须臾哭声沸西邻,又见东家悲死人。
吊唁相顾少颜色,一日再见尤相亲。
沈阴积湿益泥泞,空阶夜滴何堪听。
老屋崩颓作远声,铜山西倾洛钟应。
是时燕台置黄金,诸生云集贲来临。
初作攀龙附凤想,旋成乞骨归田心。
忧疑幻起杯蛇影,心恻寒泉占幕井。
养生学得不彻姜,邵平空种瓜千顷。
络绎丧车填巷衢,尚有骼胔傍城隅。
饬令门尉藉明数,经旬累月终模糊。
延医传方不问状,延僧先期后不让。
彻夜置椑难给求,转恨择术未为匠。
震地轰闻万爆声,金吾惊起夜登城。
宁干禁令驱疠鬼,谁为戎首难知名。
飒然八月秋风迅,出门始觉精神振。
吾侪今是过来人,家书常报平安信。
鉴赏
此诗《述往》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描绘了长安客居生活的艰辛与社会动荡的景象。
首句“人道长安作客难”点出长安作为客居之地的不易,接着“米珠薪桂生计艰”进一步强调生活成本之高,难以维持生计。诗人自述在长安度过了两个寒暑,仅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
接下来,诗人回忆去年夏天的遭遇,描述了旱灾之后突然的大雨,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怪异现象和灾害。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也引发了社会恐慌,人们的生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诗中提到,谣言四起,贤士智者也感到震惊,甚至有人因食物短缺而忧虑。邻里间哀鸿遍野,哭声连天,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社会。恶劣的天气导致道路泥泞不堪,夜晚的雨声令人难以入眠。老屋倒塌,象征着社会结构的脆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燕台(可能指官府或教育机构)却置黄金以招揽人才,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忧虑,从追求功名到萌生退意。他感叹于生活的艰难,担心自己的健康,甚至对养生之道产生了怀疑。
诗的最后部分,描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死亡和疾病,以及人们为了应对这些危机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如请医生、和尚等。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让诗人更加困惑和焦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