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快若望霜晓,江岸□□□阴风
出处:《寂音泉》
宋 · 释德洪
水灵有源不知处,但见方沼供无穷。
俯波下看远山色,卷雾忽惊清镜空。
危亭快若望霜晓,江岸□□□阴风。
宜呼此泉作檀越,岁致万斛无凶丰。
俯波下看远山色,卷雾忽惊清镜空。
危亭快若望霜晓,江岸□□□阴风。
宜呼此泉作檀越,岁致万斛无凶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寂音泉”的独特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的神秘与灵动。诗人以“水灵有源不知处”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泉水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源头深不可测。接着,“但见方沼供无穷”,方沼中的水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展现出泉水的丰富与慷慨。
“俯波下看远山色,卷雾忽惊清镜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泉水周围的环境。从水面上向下望去,可以看到远处山色的倒影,而一阵轻雾的飘散,仿佛打破了平静的水面,让人心生惊喜,如同面对一面清澈透明的镜子。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泉水的清澈,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危亭快若望霜晓,江岸□□□阴风”,这两句则转向对周围环境的另一番描绘。危亭之上,仿佛能感受到清晨霜露的清新与凉意,而江岸则可能被阴冷的风吹拂,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寒意的景象。这里的“□□□”可能是缺失或被遮挡的部分,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理解。
最后,“宜呼此泉作檀越,岁致万斛无凶丰”,诗人表达了对这处泉水的赞美之情。他希望泉水能够像檀越(佛教中施主的称呼)一样,为人们带来福祉和丰收,每年都能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收获,避免灾祸。这种美好的愿望,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寂音泉及其周边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