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出处:《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宋 · 黄庭坚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粳炊白玉,饱饭愧閒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粳炊白玉,饱饭愧閒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微风。落帆:卸帆。
天:天空。
大江:大河。
僧坊:僧侣住所。
昼亦静:白天也安静。
钟磬:寺庙中的钟和磬。
清:清脆。
暇日:闲暇的日子。
连甍:连排屋脊。
幽子:隐士。
煮茗:煮茶。
霜木末:霜染的树梢。
朱栏:红色栏杆。
樯移:船帆移动。
永正县:地名。
建康城:古都南京的别称。
薪者:砍柴的人。
南烹:南方的烹饪方式。
香粳:香米。
白玉:形容米的洁白。
愧:感到惭愧。
丛祠:小祠堂。
归乐:归乡的乐趣。
薇蕨:野菜。
春荣:春天生长繁茂。
翻译
微风停息在卸帆处,天空与大江仿佛齐平。即使在白天,僧侣的住所也十分宁静,钟声磬声更显得寒冷而清脆。
我悠闲地停留,手杖轻触连排屋脊。
偶遇隐逸之人,煮茶相待,犹如以酒会友。
携手漫步在霜染的林梢,红栏边观赏着潮水涌起。
船帆移动,越过永正县,飞鸟掠过建康城。
砍柴人找到树木,饭菜中带有南方风味。
香米如白玉般煮熟,饱餐一顿让我对闲游感到惭愧。
在丛祠中思考归乡的乐趣,夕阳下吟诗作乐。
思念归乡,独自享受这份快乐,薇蕨在春天里渐渐繁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伯氏长芦寺下》,描绘了诗人游历长芦寺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写出了风停帆落,江面平静的景象,展现出开阔的自然风光。接着,“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描绘了寺庙的宁静,钟磬声在寒冷中更显清越。
诗人利用闲暇时光,“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漫步寺中,欣赏连绵的屋脊,仿佛与隐逸之士相遇。“煮茗当酒倾”则体现了僧侣生活的简朴和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在霜木之下,诗人与友人携手,观赏江潮涌动,远处的樯船和飞鸟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描绘了当地的生活气息,柴火煮出的饭菜带有南方风味,朴素而美味。随后,“香粳炊白玉,饱饭愧閒行”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悠闲生活的感激。
尾联“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向往,夕阳下的吟咏更显诗意。最后,“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以春天植物的生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人独自享受着思归的乐趣,寓含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游历长芦寺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平淡生活和归隐之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