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树低欹一雪馀,枝头半叶已全无
出处:《衔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三首 其三》
宋 · 杨万里
岸树低欹一雪馀,枝头半叶已全无。
油窗过尽千梢影,浓处还浓枯处枯。
油窗过尽千梢影,浓处还浓枯处枯。
注释
岸树:岸边的树木。低欹:低垂倾斜。
一雪馀:一场雪后。
半叶已全无:几乎没有叶子。
油窗:油纸窗户。
千梢影:无数树梢的影子。
浓处还浓:浓密的地方更显浓重。
枯处枯:枯萎的地方更加枯槁。
翻译
岸边的树木在雪后显得低垂倾斜,枝头上几乎已经没有了叶子。透过油纸窗户,可以看到无数树梢的影子,浓密的地方更显浓重,而枯萎的地方则更加枯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的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哲思。
"岸树低欹一雪馀" 一句,运用了“岸树”这个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河岸边的场景,其中的“低欹”表现出树枝随着季节的变迁而逐渐低垂,仿佛像是被秋风吹折了一般。而“一雪馀”则给人以洁净、孤寂之感,不仅是自然界中冬意的预兆,也象征着某种纯洁和脆弱。
"枝头半叶已全无" 这句话紧承上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树木凋零的情景。枝头原本繁茂的绿叶,此时却已所剩无几,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界的常态,也隐含着诗人对生命易逝和事物无常的感慨。
"油窗过尽千梢影" 一句,诗人通过“油窗”这一独特的意象,把读者的视线引入室内。窗外是“千梢影”,即成百上千的树枝投射在窗上的阴影,这些动态的阴影给人以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受。
"浓处还浓枯处枯" 最后一句,则是对前述自然景象的一种总结。诗中“浓”字,指的是那些尚有生机的枝叶,而“枯”则是那些已经枯萎的部分。这两者的并置,不仅描绘了秋天树木生长与衰败并存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生命中的盛与衰、生与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