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巢父手间日摩弄,松枝挂处何清凉全文

巢父手间日摩弄,松枝挂处何清凉

出处:《箪友篇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山人遗我荔枝瘿,得自罗浮第三岭。
刳作一瓢字箪友,挹泉日向越王井。
拳曲千年成一节,半生半死沉香结。
精力坚凝剥烂时,饱经甘苦成寒铁。
霜皮未尽尚磨砻,蛴螬半食心已空。
螺纹如丝旋细细,左纽右缠文不同。
故株笼颠复虎跛,留此一拳见礧砢。
臃肿何须中规矩,非方非圆但随我。
腹大如壶曲柄长,匏尊让尔居中央。
巢父手间日摩弄,松枝挂处何清凉

鉴赏

这首诗《箪友篇》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荔枝瘿这一独特物象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形态美与内在精神的坚韧不拔。诗中以“山人遗我荔枝瘿”开篇,点明了荔枝瘿的来源,随后通过“刳作一瓢字箪友”,形象地描述了荔枝瘿被加工成瓢的过程,寓意着将其转化为生活中的实用之物。

“拳曲千年成一节,半生半死沉香结”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瘿历经千年的自然生长过程,以及其独特的形态特征,仿佛蕴含着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痕迹。接下来,“精力坚凝剥烂时,饱经甘苦成寒铁”则进一步赞美了荔枝瘿在经历风雨侵蚀后依然坚韧不屈的精神,如同寒铁一般,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意志。

“霜皮未尽尚磨砻,蛴螬半食心已空”两句,通过对比霜皮与虫蛀的心部,展现了荔枝瘿表面与内部的不同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生命中的艰难与挑战。而“螺纹如丝旋细细,左纽右缠文不同”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瘿表面复杂的纹理,如同丝线般交织,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最后,“故株笼颠复虎跛,留此一拳见礧砢”通过比喻,强调了荔枝瘿虽遭破坏但仍保留其原始形态的独特性。而“臃肿何须中规矩,非方非圆但随我”则表达了对荔枝瘿形态的自由欣赏,不拘泥于传统规则,彰显个性。整首诗通过荔枝瘿这一物象,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寓意了坚韧、自由与独特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