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乌啼以南,乌乌啼以北
之子望松楸,行行雪没膝。
乌乌啼以南,乌乌啼以北。
一啼一白头,阿母不可得。
墓道何巉岩,送者皆匍匐。
飞土逐丰狐,殷勤助封植。
而我独不遑,泪垂但沾臆。
以君孝子思,茫茫此何极。
母兮在苍天,朝朝见颜色。
母兮在黄泉,暮暮闻叹息。
文章为牺牲,仁义为鼎实。
庶几贻令名,以为天下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一位孝子在严寒中前往家乡安葬双亲的凄凉场景。诗中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对孝道的颂扬。
首句“十月河已冰,朔风苦萧瑟”,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寒冷的十月,河流已经结冰,凛冽的北风让人感到格外凄凉。这样的背景为整个故事渲染了一层悲凉的氛围。
接着,“之子望松楸,行行雪没膝”描绘了孝子在雪地中的艰难行走,他目光坚定地望着家乡的方向,雪深至膝盖,可见路途之艰辛。这一画面展现了孝子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对故乡的执着追寻。
“乌乌啼以南,乌乌啼以北”通过乌鸦的啼叫,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气氛,无论南北,乌鸦的啼声都充满了哀愁,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离别之痛。
“墓道何巉岩,送者皆匍匐”描述了通往墓地的道路崎岖难行,送行的人们也都低着头,缓缓前行,表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飞土逐丰狐,殷勤助封植”这一句虽看似描写的是送葬时的习俗,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孝子行为的赞扬,他不仅亲自参与葬礼,还用心地照料坟墓,体现了他对父母的深厚情感。
“而我独不遑,泪垂但沾臆”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无法亲身参与,但内心充满了对孝子行为的敬佩和对孝道的感慨。
最后,“以君孝子思,茫茫此何极”表达了对孝子行为的赞美,并引出对孝道无尽的思考,指出孝道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母兮在苍天,朝朝见颜色。母兮在黄泉,暮暮闻叹息”这两句诗通过想象母亲在天上的形象和在地下的声音,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死离别的无奈。
“文章为牺牲,仁义为鼎实。庶几贻令名,以为天下则”则是对孝子行为的最高赞誉,认为他的行为如同文章一般珍贵,如同仁义一般坚实,希望他的事迹能够流传后世,成为普世的典范。
整首诗通过对孝子行为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亲情、孝道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亲情和道德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伦情感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