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棹随波秋夜月,穿帘到枕蓼花风
出处:《马头山晚泊似景韵》
明 · 黄公辅
一叶乘流渐以东,临流归兴更无穷。
翛然马迹车尘外,莞尔山情水意中。
泛棹随波秋夜月,穿帘到枕蓼花风。
家乡望处飞云渺,傍岸歌声闹客蓬。
翛然马迹车尘外,莞尔山情水意中。
泛棹随波秋夜月,穿帘到枕蓼花风。
家乡望处飞云渺,傍岸歌声闹客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马头山附近泊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一叶乘流渐以东”,以“一叶”象征小舟,随着水流缓缓向东行进,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着人生的旅程。接下来,“临流归兴更无穷”,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的无限向往,即使是在归途中,这份渴望也愈发强烈。
“翛然马迹车尘外,莞尔山情水意中”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翛然”形容超脱自在,“马迹车尘”指世俗的忙碌与纷扰,“山情水意”则代表了自然界的美好情感和意境。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陶醉和对尘世喧嚣的超脱。
“泛棹随波秋夜月,穿帘到枕蓼花风”描绘了诗人夜晚泛舟的情景,秋夜的月光洒在波面上,与船桨轻轻划动的声音相映成趣;而“穿帘到枕”的蓼花风,则是轻柔地拂过船舱,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这两句细腻地捕捉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家乡望处飞云渺,傍岸歌声闹客蓬”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欢声笑语。尽管身处异乡,但诗人的心灵却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慰藉,家乡的思念与眼前的美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