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怀鲍明远,寂莫赋芜城
出处:《读三都赋》
宋 · 谢薖
汉遭阳九运,无复见中兴。
不闻黄屋处,郊野蔽旗旌。
三人已成虎,况阻三国兵。
扬尘日月暗,喋血郊原腥。
作都虽云美,其如九鼎轻。
十年翰墨手,摸写费丹青。
人与骨俱朽,山川空炳灵。
吾怀鲍明远,寂莫赋芜城。
不闻黄屋处,郊野蔽旗旌。
三人已成虎,况阻三国兵。
扬尘日月暗,喋血郊原腥。
作都虽云美,其如九鼎轻。
十年翰墨手,摸写费丹青。
人与骨俱朽,山川空炳灵。
吾怀鲍明远,寂莫赋芜城。
鉴赏
这首诗《读三都赋》是宋代诗人谢薖所作。诗中以“汉遭阳九运,无复见中兴”开篇,表达了对汉朝衰败的感慨,指出在遭遇天灾人祸的时期,国家难以重现盛世景象。接着,“不闻黄屋处,郊野蔽旗旌”两句,描绘了战乱时期,皇宫寂寥,郊野满目疮痍,旗帜和旌旗被遮蔽的凄凉景象。
“三人已成虎,况阻三国兵”运用了“三人成虎”的典故,形象地说明了谣言或虚假信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并被信以为真,同时也暗指三国时期的复杂战争局势。接下来,“扬尘日月暗,喋血郊原腥”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尘土飞扬,日月失色,战场上鲜血遍地,腥气冲天。
“作都虽云美,其如九鼎轻”则表达了对建都的赞美,但随即指出,即使都城再美丽,也无法承载国家的重负。最后,“十年翰墨手,摸写费丹青”感叹十年间文人墨客的努力,却难以描绘出国家的全貌,比喻艺术创作的局限性。
“人与骨俱朽,山川空炳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永恒与短暂的对比思考,人终将逝去,而山川依旧,自然之美永存。最后一句“吾怀鲍明远,寂莫赋芜城”则是诗人自比鲍照,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不再的哀叹,以及对当前寂寞景象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战争残酷、艺术局限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