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种渊明柳,方鸣子贱琴
出处:《和何子应记所见》
宋 · 冯时行
公事有馀暇,披衣绕风林。
高吟起高兴,閒事引閒心。
未种渊明柳,方鸣子贱琴。
几多疏散意,矫首乱山深。
高吟起高兴,閒事引閒心。
未种渊明柳,方鸣子贱琴。
几多疏散意,矫首乱山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公事:公务。馀暇:空闲时间。
披衣:穿上衣服。
风林:风中的树林。
高吟:高声吟诵。
高兴:喜悦的心情。
閒事:闲适的事情。
閒心:闲适的心情。
渊明柳:陶渊明喜欢的柳树,象征隐逸生活。
子贱琴:子贱琴,指孔子弟子宓子贱弹奏的琴声,代表悠闲生活。
疏散意:放纵、自由自在的心情。
矫首:抬头。
乱山深:深远的乱山。
翻译
公务之余有空闲,我披上衣服漫步在风中的树林。高声吟诵激发了心中的喜悦,闲适之事引发闲适的心情。
还未种植陶渊明喜爱的柳树,却听见了孔子弟子子贱弹奏的琴音。
有多少放纵的心意,我抬头看向那深远的乱山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公事有馀暇,披衣绕风林"表明诗人在处理完公务后,有了闲暇时间,可以随意地漫步于风中和树林之间。这不仅是对自由时光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
接着的"高吟起高兴,閒事引閒心"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种环境中,他能够放声歌唱,感受到一种高亢的情绪,这种情绪又进一步引发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第三句"未种渊明柳,方鸣子贱琴"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一种反思。"渊明柳"指的是东晋时期隐士谢安所种的柳树,而"子贱琴"则可能暗示诗人对自己的琴艺不满意,或者是在比喻他对某些事物的态度。这两者都没有达到他的期待,显示出诗人对于生活和艺术追求的一种高标准。
最后"几多疏散意,矫首乱山深"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有着许多想要放纵的意念,但又感到困惑和迷茫。"矫首"意味着提起头来,可能是在寻找或者是仰望某种东西,而"乱山深"则描绘了一种错综复杂、遥远深邃的自然景观。这一句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自身艺术追求的一种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