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粲处正秋高,气骨清寒等孟郊
出处:《次宋省斋菊花五绝 其一》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东篱粲处正秋高,气骨清寒等孟郊。
试问群芳谁是侣,梅花差可作平交。
试问群芳谁是侣,梅花差可作平交。
注释
东篱:篱笆边,代指田园或隐居之处。秋高:秋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
气骨:气质和骨气。
清寒:清爽而略带寒意。
孟郊:唐代诗人,以写田园诗著名。
群芳:各种花卉。
侣:伴侣,朋友。
差可:大致可以,勉强算得上。
平交:平等交往,不拘等级。
翻译
在东边的篱笆旁,正值秋意浓厚,气候清新寒冷,如同孟郊诗中的意境。试着问问群花之中,谁能成为梅花的伴侣?梅花或许可以算是平等交往的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杨公远所作,名为《次宋省斋菊花五绝(其一)》。在鉴赏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解读它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首句“东篱粲处正秋高”,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阳光透过东边的篱笆,照耀着正在成熟的菊花。这里的“粲”字用得极妙,既形容了阳光的洒落,又暗示了菊花盛开的景象。“气骨清寒等孟郊”,则是诗人以自己的感受来比喻菊花之美,清寒二字不仅写出了秋天的凉爽,也表达了菊花清高脱俗的品格。这里提到的“孟郊”可能是指唐代诗人孟郊,他的诗作风格刚劲有力,与这句中的“气骨清寒”相呼应。
接着,“试问群芳谁是侣,梅花差可作平交”,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菊花独特地位的赞美。在众多的花卉中,菊花能与之平起平坐的仅有梅花。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菊花的偏爱,更是对它坚贞不渝、傲立孤寒品质的肯定。这里的“侣”字和“平交”二字,增添了一种超越物我之间的深层情感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菊花在秋天的独特风姿,以及它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高洁品质。诗人的笔触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蕴含着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是一首集美学与哲理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