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三叉河上望模糊,隐隐云端见大湖全文

三叉河上望模糊,隐隐云端见大湖

出处:《答幼春问讯之作
清 · 梁成楠
三叉河上望模糊,隐隐云端见大湖
草木不随人鲊腐,林菁时听鬼车呼。
有如白水辞微禄,直为青山误老夫。
愁愧双鱼劳问讯,长贫今较一锥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三叉河上望模糊,隐隐云端见大湖”,以模糊的三叉河和隐约可见的大湖起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深远的意境,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幽远的世界。这里运用了视觉上的对比,将清晰与模糊、近与远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颔联“草木不随人鲊腐,林菁时听鬼车呼”则转向对自然界的描写。草木不随人腐朽,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林间的鸟鸣(鬼车)则是自然界的声音,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独立与生机勃勃。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向往。

颈联“有如白水辞微禄,直为青山误老夫”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诗人以“白水辞微禄”的典故自比,表达了放弃世俗功名利禄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因追求自然之美而可能错失的“老夫”之年华。这一联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追求与社会期待之间矛盾的思考。

尾联“愁愧双鱼劳问讯,长贫今较一锥无”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感慨。诗人担心朋友的问候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同时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与自嘲。这里的“双鱼”可能暗指友人的来信或探访,而“一锥无”则形象地描绘了贫困的境况,与前面的自然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