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孟仲雨,季月暑隆隆
出处:《恭南酷热》
宋 · 郭印
阴阳有定数,天地无全功。
偏雨或偏旸,消息岂难穷。
今夏孟仲雨,季月暑隆隆。
赫曦不停轨,火云日燔空。
晨兴迨晚暮,危坐沸鼎中。
一夕四五起,倦鸟思逃笼。
扇手腕几脱,所招皆温风。
年来复何罪,遭此炉炭烘。
迅雷空殷殷,微雨秪濛濛。
燋燃到草木,禾稻忧不丰。
颇闻炎瘴地,威势增祝融。
又闻大热狱,食饮浑洋铜。
法法惟心造,报应万不同。
吾家有云溪,竹间二水通。
入门爽毛骨,清绝广寒宫。
插羽欲飞去,免为旱魃攻。
偏雨或偏旸,消息岂难穷。
今夏孟仲雨,季月暑隆隆。
赫曦不停轨,火云日燔空。
晨兴迨晚暮,危坐沸鼎中。
一夕四五起,倦鸟思逃笼。
扇手腕几脱,所招皆温风。
年来复何罪,遭此炉炭烘。
迅雷空殷殷,微雨秪濛濛。
燋燃到草木,禾稻忧不丰。
颇闻炎瘴地,威势增祝融。
又闻大热狱,食饮浑洋铜。
法法惟心造,报应万不同。
吾家有云溪,竹间二水通。
入门爽毛骨,清绝广寒宫。
插羽欲飞去,免为旱魃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定数:事物的自然规律或命运。全功:全面的功效或成就。
偏雨:局部降雨。
偏旸:局部晴天。
孟仲:农历夏季的前两个月。
季月:农历夏季的最后一个月。
赫曦:形容强烈的阳光。
炉炭烘:像炉火烧烤一样炽热。
迅雷:急促的雷声。
祝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云溪:有云雾缭绕的小溪。
爽毛骨:使肌肤清爽舒适。
广寒宫:指月亮或极寒之地。
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翻译
世间万物遵循定数,天地间没有全能的存在。风雨不均,变化无常,信息难以穷尽。
今年夏天孟、仲两月雨水多,末月酷暑炽热。
烈日炎炎,毫不偏离轨道,火红的云层烧灼天空。
从早到晚,我如坐热锅,频繁起身。
一夜之间多次热醒,疲倦的鸟儿渴望逃离笼子。
扇子几乎要被热气带走,招来的都是暖风。
近年来我究竟犯了什么错,遭受如此酷热烤炙。
疾雷声声空响,细雨稀疏无力。
连草木都被烧焦,担忧五谷不丰。
听说炎热之地,炎炎之势更甚于祝融。
又听说酷暑之地,生活如在熔铜炉中。
世间法则由人心创造,回报却千差万别。
我家有云溪,竹林间两条小溪交汇。
一进门就感到凉爽,仿佛到了广寒宫般清冷。
我想要插翅飞走,避开旱魃的侵袭。
鉴赏
这首宋诗《恭南酷热》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通过对夏季酷热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和人间的苦难。诗人首先指出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天气的变化并非全然有序,雨旸偏颇,反映了自然界的复杂性。接着描述了今年夏天炎热异常,阳光炽烈,如同火云焚烧天空,人们在其中煎熬,连扇子也无法带来凉意。
诗人感慨自己无辜受苦,酷热如炉炭般烘烤,而疾风暴雨并未带来期待的清凉,只有微弱的细雨和持续的热浪。酷热不仅影响了草木,还可能带来农作物歉收的担忧。诗人借“祝融”这一火神之名,暗示酷热之威力,甚至提及炎热之地和酷暑下的牢狱,生活困苦不堪。
然而,诗人在自家的云溪竹林中找到了避暑的清凉,那里的环境仿佛广寒宫一般清爽宜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清凉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酷热煎熬的愿望。整首诗以自然现象与人生境遇相结合,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清凉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