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烘谷旋舂供晚爨,瓶储未可笑陶家全文

烘谷旋舂供晚爨,瓶储未可笑陶家

出处:《饭有沙二绝 其二
宋 · 虞俦
厨人淘米不淘沙,岂为先生惜齿牙。
烘谷旋舂供晚爨,瓶储未可笑陶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生活中的一个日常场景,通过“厨人淘米不淘沙”这一细节,展现了古人对食物处理的智慧与节俭精神。诗人虞俦以幽默而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厨人淘米不淘沙”,厨人在淘米时并不彻底清除米中的沙粒,这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古代,这种做法可能出于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考虑。古人生活条件有限,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在处理食物时会更加谨慎,避免浪费。厨人的这种行为并非出于对食用者的不尊重,而是基于对生活的实际考量。

接着,“岂为先生惜齿牙”,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厨人不淘沙的原因。这里的“先生”可以理解为食者,可能是地位较高或年长的人。厨人之所以不淘沙,并非因为怕伤害到“先生”的牙齿,而是出于对食物的节约和对资源的珍惜。这种行为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后两句“烘谷旋舂供晚爨,瓶储未可笑陶家”,则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了粮食的处理与储存问题。通过“烘谷”(即烘干谷物)和“旋舂”(随即舂米)的过程,以及“瓶储”(用瓶子储存粮食)的做法,展示了古人对于粮食处理和储存的智慧。这里不仅涉及到了食物的保存技术,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物资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以及对未来需求的预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巧妙地传达了古人对资源的珍惜、对生活的智慧以及对未来的考虑,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