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陇先捋青,下陇已成束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
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陇先捋青,下陇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彭彭魄魄:象声词,打麦的声音。海峤:海中的山,指日出之处。
鶡旦:古籍中记载的鸟名,一说寒号虫。
竹鸡:鸟名,分布于江南,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大妇:大儿媳。
腰:腰间插着。
具:准备。
逐:追。
上垅:走进麦田。
捋:用手握住抹下来。
束:捆。
敢惮:不怕。
荐庙:用新麦祭祖。
尝新:尝食新麦。
酒醴:美酒。
雍容:华贵大方。
会所亲:和亲友聚会。
厌饫:吃饱喝足之后的剩余。
劳:赏给。
岂信:怎么相信。
未入唇:未曾进过嘴。
输:送。
公赋:公粮。
求市人:求人买。
市:买。
麦秋:收麦季节。
秧禾:插秧。
翻译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音发在山南,回声响在山北。四月里太阳从东北升起,刚爬上山尖,麦儿还青,
转到中天,麦穗已黄熟。
鹖旦不停地叫着,催着农民们早早起床;竹鸡又鸣起,报告大雨将来,乌云如墨。
大妇带着镰刀出门,小妇背上筐子跟着。
上田垅先捋取青穗,下田垅麦已捆成束。
田家以苦为乐,怕什么头发枯黄面容焦黑?
达官贵人们祭祖后已经尝新,喝着酒大宴宾客。
一曲奏罢吃饱喝足犒赏奴仆,怎能想到农民们一口也没吃着?
他们把好麦都交了租赋,又把剩下的上市场去出售。
正忙着收麦又要赶着插秧,毕竟丰年太少凶年太多,
田家辛苦是无可奈何!
献上我的打麦词,又当作一首插秧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家秋收麦子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农人在丰收季节的辛勤劳作与喜悦心情。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这几句诗直接描绘出麦子成熟时农人们挥动锄头的声音,如同音乐般回荡在山谷之间,营造了一种喜悦和热烈的氛围。
接着,"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 这几句诗写出了时间流逝与麦子的成熟过程,从而凸显了季节更迭和农作物生长的紧迫感。
在"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中,作者通过对夜晚急促的时光和阴霾天气的描绘,传达出农人们在收获季节中的焦虑与辛劳。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陇先捋青,下陇已成束。" 这几句诗则细腻地刻画了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麦收的场景,不仅体现了家务农作的团结协作,也反映出了农业生产的繁忙和紧张。
在"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中,诗人通过对比农民与贵族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于辛勤耕作而能收获果实的自豪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无奈。
最后,"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这几句诗总结了农人在秋收季节的忙碌与辛劳,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感,但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农业生产与田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